第33章 第 33 章(2 / 2)

【然而这其中却出了叛徒,张角的一个名叫唐周的弟子暗中告密,导致这场起义出师不利,洛阳的内应全部被杀,而且张角被迫把起义提前到了二月。不过由于他的影响力,当时东汉全国上下二十八郡同时发生起义,黄巾军势如破竹。洛阳震动,朝野终于开始重视这些流民。】

【不过这场起义最终的结果却是失败了。】

建安二年,南阳隆中。

年仅十七岁的诸葛亮叔父诸葛玄刚刚过世,自此以后,他就结束了自己的游学生涯,隐居于隆中,平日里以躬耕为业。

这个时候,他还不是后来名声鹊起的诸葛武侯,至有两个至交好友平时愿意与他来往,除此之外,再没有别人。

他低低叹了口气,自桓帝、灵帝以来汉室衰微,如今天下大乱,却无名主,受苦的还是这乱世之中的百姓啊。

在他看来,如今歌剧天下一方的名士都只能算得上是枭雄,而不能算作是仁主。这些人愿意为自己谋求私利,却不愿意治理天下,就算能够统一,最终也不可长久。

诸葛亮想要等待的是真正的仁德爱民之君。

天幕倏然降下,他依稀记得在年幼之际,也曾有过几次奇景,后来天下越来越乱,这般景象就再也不会出现。

难道?难道是祥瑞天降,华夏大地又要出一位仁君吗?

诸葛亮思考着,然而等他听到这一段的时候,却不由得有点失望。

黄巾起义么?史家历来将那张角视之为妖人,并不是全然没有道理的。

在他看来,这不是由于他的出身,也不是由于他能够救治人命的符水。而是这场起义虽然名义上是要拯救乱世,可是实际上却把天下推向了大乱。

【至于失败的原因,这就有很多了。首先起义的人数虽然多,但是大多数都是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流民,组织非常松散而且缺乏纪律,而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老弱妇孺,非常缺乏战斗力。】

【另外,为了镇压这场农民起义,汉灵帝设置了州牧,简单来说就是把中央的权力下放给了地方。有点像后世的节度使,州牧拥有军政大权,而这些流民被组织起来,给他们分配了活干,自然也就没有人闹起义了。不过,州牧的形成,弊端在于它反而加强了各地的割据势力。】

李世民忽然沉思,节度使吗?这原本是承袭了自从北周以来到隋朝的旧制,主要是在地方屯田驻军。

如果到了唐末,中央的管控力不强,这些人会不会也起不臣之心?

【还有一个原因呢就是,张角病死了。但是大家也不用遗憾,黄巾起义也有很多很多的弊端,在他决定起义的时候,就已经背离了治病救人的初衷。这些流民生来贫穷,又没有强有力的约束组织,所以单单是凭借一个道德上的约束,根本就约束不住他们。这些经常烧杀抢掠,抢夺的对象很多都是豪商甚至普通百姓,所以对他们也有黄巾贼的称呼。】

【随着这场起义的失败,我们熟知的三国人物也逐渐的开始展露,三国时代即将正式到来。】

诸葛亮眸色微暗,没错,很多原本被党锢之祸中失去了政治资格的士人在这个时候重新起复,也有人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行列里逐渐发展为割据一方的枭雄。

可以说黄巾起义之时,也是诸侯并起之时。

比如说曹操、袁绍,甚至是董卓。

董卓这个人在天下共而击之之前,也算得上是平步青云的典范了,甚至在某些方面也可以称他一句“汉家忠臣”,不过之后的事情就比较讽刺了。

【我们将时间线往后调,汉灵帝病重,他出身屠户的外戚,也就是何皇后的哥哥何进掌控着京中的兵权,但是汉灵帝这个时候却想废长立幼,废掉何皇后生大皇子刘辩,转立王美人生二皇子刘协。于是就设立了八校尉分权,只不过没懂这件事情办妥,他就已经死了。】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曹操也是这八校尉之一,不过当时他还算是一个小角色。汉灵帝死后,何进入宫扶持外甥刘辩继位,也就是汉少帝,何太后临朝。这一次在外戚与宦官之间的争夺中,外戚占了上风。】

【这个时候作为士人的袁绍终于有机会进言,士人与宦官的矛盾由来已久。他自然与何进提议要铲除掉宦官。然而,何太后的母亲和弟弟受了宦官的贿赂,始终下不了这个决心。经过袁绍的提议他让董卓进入了洛阳,准备用兵力向太后施压。】

【但是,也不知道何进是耳根子软啊,还是到底是何家小户出身,恐怕也没经过什么政治斗争,于是何进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诛杀宦官泄露了消息,那些宦官又不傻,十常侍之首张让,就是汉灵帝把他当爸爸那位。他最先察觉,当机立断将手中握有兵权的一个宦官斩杀,并向何进交出兵权。何进竟然真的不追究了。】

说到这的时候,苏扶南微微叹气,何进或许不知道,就是他一而再再而三的错误最终让他们都葬送在别人手中。

不过对于天下的大势来说,也很难判断这个节点的是利还是弊?

【何进的结局呢,是被假传太后旨意的一个宦官骗入宫中杀了。他这位外戚一死,袁绍直接领兵攻打宫门,最后将宦官全部斩杀,据说一共杀了两千余人,不长胡子的都一律当做宦官处理。】

【而少数的宦官挟持了皇帝刘辩出宫到达西郊,这些宦官最后也死了。不过却是给董卓留下了一份大礼。】

天幕上同时播放了一幕幕惨状,士兵闯入宫中,大肆捕杀太监。宫里的太监无论是老弱残病,还是年轻力壮,都直接就被乱箭射死乱刀砍死,可谓是血流成河。

不过在某种程度上,倒也称得上是一句咎由自取。

而与此同时,董卓进军洛阳。

【董卓出身也不算高,但是他凭借着勇武早在汉桓帝时就担任羽林郎,后来在抗击羌人和鲜卑之时屡建战功,到了镇压黄巾军后更是被封为斄乡侯,食邑千户。而现在更好了,进入洛阳城的董卓正好巧遇了汉少帝刘辩,把他接回宫去。】

【说起来,董卓兵力也不算多,不过这有一个人名叫吕布。或许大家都听说过“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不过这个人非常的有意思。他最开始是执金吾丁原的部将,但是却被董卓买通,杀了丁原,将京中的兵力全都交给董卓。后来又杀了董卓,归附袁绍。后来又离开了袁绍,投奔张扬……咳咳】

【反正这个时候吕布和董卓还情深义重,并且结为父子。而大权在握的董卓也想展示自己的能力,于是仿霍光旧事废汉少帝改立刘协也就是汉献帝。原本袁绍还为此争辩,碍于袁家四世三公地位超然,董卓一时不敢妄动,直到太傅袁隗首肯。】

于是袁绍决定离开洛阳,逃亡冀州。

元朔六年,刘彻遥望天幕,突然喃喃自语:“霍光,又是霍光,他到底是谁?”

【之后的结果就是年仅十五岁的汉少帝次年被杀,何太后也一样。董卓权倾朝野,却不干人事,比如放纵是吧烧杀抢掠,动不动就杀人,在何太后下葬的时候开陵盗墓。】

【最终,天下十八路诸侯皆反,攻打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