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晚明海枭 > 第141章 郑军来袭

第141章 郑军来袭(2 / 2)

“甚好!甚好!”许心素一边听林海说一边举目四顾,眼见城墙防守布置得井井有条,本来因陈奇伟战没而大乱的心神也不由稍稍安定了一些。

林海继续给许心素介绍,这时两人刚好走到南城门洽德门附近,林海指着城外那几家高大的商铺道:“现在就只剩下城墙外的部分民居没有拆除,如今既是有了贼警,许三叔你看是否可以着手拆除了?”

南方不像北方有那么多狼烟可用,举火传信用的是草架法,其实就是烧草屋,这种草屋是一层草一层柴这样层叠着铺起来的,起烟效果虽然不错但成本也不低。

当林海听到林宗载这个名字之后,他确信自己猜的没错,这位鹭洲先生池浴沂正是许心素背后那只手的代表。

比如谢四新当初对林海说舟山参将何汝宾手下只有八百多兵,那其实是没有算上民壮的,如果算上民壮的话,他直属的水陆兵共有两千多。如果加上听他节制的临观、定海、昌国三把总,何汝宾可以调动的兵力足有近万人。

城防之事既已准备妥当,林海便抽空打听了一下那位鹭洲先生的情况,据他判断,此人很可能就是捏在许心素背后的那只手。

这些民壮都是要定期开展军事训练的,战力其实不比卫所旗军差,当年王守仁平定宁王之乱主要就是靠的江西民壮。

林海摇摇头道:“不可轻举妄动,这可能只是诱敌之计,船上还不知道有多少人。”

池家的姻亲也很容易打听到,包括同安籍的前任云贵湖广总督蔡复一,以及现任太仆寺卿林宗载。

毕竟厦门城中很多外来黑户都是直接或间接靠这位许大财神吃饭,因此许心素干起这活来也是得心应手。光是这件事就牵扯了许心素的精力,因此城墙防守就只能完全交给了林海和吴国毅。

许心素仍是有些犹豫:“这……虽然已有贼警,但百姓毕竟没有亲眼见到贼来,此事只怕仍是有些棘手。”

后世有谣传,某著名军事家曾经拿三国演义当兵书看,这绝对是扯淡。实际上,那位军事家真正系统性研究过的兵书主要有三本,分别是《孙子兵法》、《战争论》以及《曾胡治兵语录》。

第二天一早,林海派出的伏路军传来消息,说是有四条挂着郑字认旗的大船在厦门港靠岸,船上之人登陆后正在依山扎营。

林宗载号亨万,就是同安县嘉禾里人。此人在崇祯二年辞去了正三品的京卿职务,此后十年间专心从事海外贸易,并且多次亲自出海,与荷兰人交涉商业问题,堪称是古代士大夫中的异类。

许心素以一己之力让厦门成为了明末最大的走私港口,繁荣程度不下两大合法港口澳门和月港,堪称是此地的大财神,所以保甲之事让他来牵头做是最为合适的。

自从接管厦门城防指挥权后,许心素每天都在和中左所的掌印千户、佥书以及嘉禾里的几个里长、老人一起忙活城内军民的保甲之事,中左所并非实土卫所,嘉禾屿上还有隶属于泉州府同安县的民户。

此人一出面,果然是管用的很,那十余家拒不拆迁的钉子户纷纷让步,半天时间城墙外三丈以内仅剩的十余家商铺全部拆毁。

越是水平不高的军队,越是喜欢玩阴谋诡计,最喜欢学三国演义打仗的往往就是那些山匪海寇,也包括早期在建州女真内部打村战的奴儿哈赤,这厮早年间打过的几百人乃至几十人规模的战斗那是相当的多。

池浴德的长子池显京现任和州知州,他的次子池显方乃是闽中名士,与董其昌、黄道周、何乔远等当世名流都相交甚笃。

“既是如此,贤侄请稍待。我去请个人来,只要此人出面,要拆除城外民居应当不难。”许心素说着就下城去了,半个时辰后便请出了一位人称鹭洲先生的中年文士。

在晴空白昼的情况下,南方的墩堠就会用举旗代替举火,用的是所谓的十二幅大白旗,宽达二十六尺四寸,也可以保证十里之外目视可见。

林海闻言也眉头紧皱,郑芝龙这厮竟然挟大胜之威来厦门城下招兵,莫非这厮想打持久战?

这也太嚣张了,一介海寇竟然打算围城,太他娘的不把朝廷援兵放在眼里了。想到崇祯元年郑芝龙曾占领厦门城半年多,这个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明代在各地州县都是有不少民壮的,早在洪武初年朱元璋就仿效元朝设立民兵万户所,这是明代的乡兵民壮之始。到弘治年间朝廷设立佥民壮法,明代的民兵制度至此臻于完善。

林海眼见这最后的漏洞也补上了,总算是把心放回肚子里了,就厦门城目前的动员程度,别说郑芝龙啃不下来,就是后金***来了怕是都能撑上好一阵子。

“这都什么时候了?乐天兄弟派出的远哨不过百里而已,就算是郑贼从漳浦过来要戗风,区区百里也不过一日之程,等他们来了再拆就来不及了……”

“守城器械都已派发完毕,护城河中也都放了刺柴和铁锋,城外大树均已砍伐……”

郑芝龙虽然拿林宗载没啥办法,他那每船三千金的令旗显然也卖不到这位亨万兄的头上,只能眼睁睁被切走很大一部分贸易份额。

许乐天派出的哨探基本是在沿海墩堠的位置瞭望,明代在东南沿海差不多是十里一墩,这是为了保证相邻两墩之间可以看到彼此发出的报警信号。

在那些贼寇的口头宣传中,郑芝龙已经化身为斗将,骑着一匹海外宝马,手持一杆方天画戟,与陈奇伟大战三百回合,最终将这位泉南游击斩落马下。

毕竟泉州作为宋代海洋贸易的第一大港,几乎可以算是中古以后海洋文化最发达的地方,嘉靖年间的同安籍理学名家林希元就曾大力鼓吹放开海禁。

又或者这厮是看准了泉南游击已经兵败,趁着厦门城兵力空虚之际来此耀武扬威一把,毕竟厦门可是福建海防重地,这对郑芝龙的海上威望很有好处。

这时,又有消息从城外传来,说是杨禄杨策兄弟率领手下的残兵败将已经从漳浦退回,正在厦门城外叫门。

关于厦门池氏家族经营海外贸易的情况,见厦门大学黄俊凌副教授的论文《17世纪上半叶台湾海峡贸易主导权问题新探——以荷兰侵占台湾初期的转口贸易为中心》。此外,林宗载经营海外贸易的情况网上就很多了,随便一搜就是。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