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晚明海枭 > 第157章 民事(下)

第157章 民事(下)(2 / 2)

除了这几条容易管控的之外,还有一些诸如饭前洗手、挂设蚊帐、艾草熏衣、不喝生水之类的规定。这些就只能以自觉为主了,但如果被抓了现行那一样也是要重罚的。

好在淡水草木茂盛,不缺生火的柴薪,而且国人有喝开水的习惯,这实在是一项优良传统,对于预防疟疾和其他疾病那都是相当有用的。

&t;divtentadv>在南洋各大贸易城市,华人罹患疾病的概率就比白人甚至当地土著更低,某些西欧殖民者已经注意到这一现象,并将其归功于华人爱喝开水。

除此之外,林海专门修建了一座隔离竹城,凡是出现病患都要迅速隔离,集中治疗。

尽管如此,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淡水的七千多口人里还是出现了数百例疟疾患者,经黄花蒿汁治疗后仍是死了一百多人。

对于这个死亡率,林海是非常满意的,疟疾在这个年代是无解的存在,预防远比治疗更加重要。

毕竟以这个年代的工艺,黄花蒿并不能用于制取特效药,而奎宁直到二十世纪初的产量都很低,只有富人才用得起。

何况奎宁还只能从金鸡纳树的树皮中提取,眼下金鸡纳树还只在秘鲁生长,就连当地的殖民者西班牙人都对其一无所知。

所以,首先是把能做的预防措施都做好,其次就是用人命去堆,别无他法。

等到人烟繁盛起来,家禽家畜之类的多起来,疟疾自然就会少了。

警备司的训练已暂时停摆,近期的工作全部在民事方面,郑廷球手下的水手们也不得清闲,他们要频繁往来于海峡两岸,源源不断地从福建往淡水运送人员和物资。

所以方秀娥说淡水处处都缺人,那确实是如此,林海见她心里有数,笑着道:“我先给你出个主意,伱可以搞几个尖子班,把那些天分高、又肯吃苦的学生集中起来快速培养,相信过不了几个月,你又可以从中挑出几个能当老师的了。”

“这个办法好。”秀娥闻言眼前一亮。

珠娘在一旁道:“我也有个主意,你还可以搞几个拖后腿班,对于那些学得慢的学生,干脆就不教算术了,只学认字。这些班级的老师,认识一千个字就足够了。”

“这样也行?”秀娥听得瞠目结舌,这好像不符合林海定下的毕业标准。

“当然可以,不要拘泥于我定的规矩,现在你是校长,要打开思路。”林海说着赞许地看了一眼珠娘,其实很多岗位根本是用不上算术的,能识字就算个人才,在目前的条件下确实可以把标准放得更宽一些。

秀娥接着又道:“那我能不能给进入尖子班的学生一些奖励?”

“当然可以,我方才说的法子也只是举个例子,具体的办法你自己想,回头拟个条陈报上来,包括需要的经费都可以提出来。”林海对秀娥点点头道,“你不要妄自菲薄,要更加自信一点,做事不要畏手畏脚,思路要放得更开一点。”

“是,大哥。”秀娥手足无措地连连点头,她虽然也算林海的弟子,但一直在珠娘身边,其实很少有机会得到林海的言传身教。

只听林海接着又道:“你要知道,我对你的期许并不在伦第一、陈耀祖他们之下。把你安排在这个位置上,那就意味着将来东番的民事官员几乎全是你的学生,我这话是什么意思,你可以好好琢磨一下。”

“海坛周围数百余里,其地可为一大县,视之嘉禾、浯洲去同安为近今海坛之民,盗耕百余年,居民数万户,而为土豪私赋税。”出自郭造卿闽中分处那县议,作者是福清人,和其兄郭遇卿同为戚继光幕僚,分别著有卢龙塞略、车战六议等兵书。

“惟海坛查勘年余,已有成议,据该县丈量田地八万三千八百有奇,数尚未尽”出自福建巡抚许孚远议处海坛疏,时为万历二十年。另,明初平潭百姓内迁后,布衣林扬所上的奏蠲虚稅疏中称平潭“田地七百八十四顷”。

“洪武二十年置游营三:曰海坛,曰浯铜,曰元钟。弘治中寨、游共废。嘉靖四十二年,倭寇交讧,督抚谭纶、巡按李邦珍、总兵戚继光奏复寨、游。寨以钦依把总领之,游以名色把总领之。”出自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另,据万历福州府志,海坛游复立的实际时间在隆庆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