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 第706章 皆为利往

第706章 皆为利往(2 / 2)

但也正是从桓帝开始,宦官开始把持朝政,宦官士族开始对立,以至于士族有了两次党锢之祸,所以陈琳在替袁绍写檄文时候就痛骂曹腾,说“司空曹操祖父腾,故中常侍,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人。”

但不得不承认,单以天下门生计,袁氏杨氏加起来也不过曹氏,虽然和宦官勾结在很多士族看来面上难以启齿,但在买官成风的桓灵时期,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宦官专权这种局面,在何进被骗到宫中被杀达到顶峰,然后袁绍矫诏带兵杀入宫中,将数千宦官杀得干干净净。

袁绍做的这件事,是真正改变了天下格局的,自此宦官势力彻底被清除,等到宦官势力再次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已经是五百多年后的唐朝中叶时期了。

而曹操看着曹氏的很多关系就此断绝,心情应该也是异常复杂吧?

这未必没有让曹操心生芥蒂,为其日后背反袁绍埋下了种子,而袁绍做下这件事的后果,并不仅止于此,可能袁绍自己也没有预料到。

皇权,宦官,外戚本来是个不太稳固的三元结构,三者互相利用制约,但宦官杀死了外戚,袁绍杀死了宦官,皇帝便再无可用的势力。

于是以董卓为代表的的手握重兵的边地诸侯,使用武力来掌控天子时,袁绍为首的官僚士大夫们就彻底麻了,只能眼睁睁看着董卓掀了桌子。

平心而论,当初袁绍建议何进引董卓入京,并不是算是非常荒唐昏聩,因为当时袁绍建议的是引四路边军,董卓只是其中最弱的一支而已。

袁绍想的很好,利用四方的矛盾制衡,然后用自己世家高官的名号,引诱威吓他们为自己所用,结果董卓并不是那种脑子里只有杀伐的武人,直接暴力破局,三千兵马就控制了雒阳,让袁绍曹操等人彻底出局。

只有魔法才能打败魔法,想要对抗军阀,便是把自己也变成军阀,于是袁绍孙坚曹操等人立刻就悟了,立刻开始寻找地盘,拥兵割据。

袁绍杀宦官,彻底打破了汉朝并不完善的多元博弈的政治结构,于是所有的政治角逐就只剩下了一元,那就是武力。

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每次大杀宦官,都导致天下大乱,王朝走向末期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种影响极其深远,不仅导致了三国时期的风起云涌,更导致了皇权的衰败,以至于皇权失去威信之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华夏再进入到大一统的皇权王朝,已经是四百多年后了。

所以后世说袁绍乃是天下动乱的始作俑者,倒也并不是空穴来风,如今的士人,已经不怎么在乎尽忠天子,而是尽可能寻找大的割据势力,以谋求栖身庇护之所。

先前天下两袁相争,天下士人十之七八都投靠了二袁,而袁术被击败后,袁熙一时间风头无两,所以江东士族在孙策死后转来投靠袁熙,便不足为奇了。

李术在欣喜的同时,心中也是忧虑不已,因为对于他收留逃亡江东人士的举动,新上任的江东之主孙权非常不满,写信斥责李术,并让其交出所有逃走的人。

这封信其实是出乎李术意料的,毕竟孙策生前和李术关系并算不上差,况且李术如今的顶头上司还是袁熙,按道理说孙权怎么也不应该说话如此不客气。

而且其要求更是让人难以做到,李术要是把逃走的人交出去,不说自己,袁熙的声名还要不要了?

所以李术最终还是写信拒绝了孙权,虽然他在回信中说的也很硬气,说有德导致他人来归,无德导致他人叛逃,自己不会把士人还回去。

但李术心中的担忧有增无减,孙权一上位就如此态度强硬,不排除他得到了孙家的全力支持,更有可能他想借此树立威信。

如果是后者的话,那就麻烦大了,孙权绝对不会善罢甘休,更因为皖城位置重要,他可能借机开战,用打胜仗来稳固自己地位!

李术心中犹豫起来,江东的实力,根本不是自己一个郡守所能抵抗,那自己该怎么办?

逃走?

守城?

亦或投降孙权?

先前他已经把自己幼子送往了幽州,此时投降,怕是幼子也没有什么好下场吧?

固守是不太可能的,如今袁熙远在幽州,也帮不了自己,虽然寿春还有陆逊太史慈的水军,但那一路是要防守淮水北面的曹军的,也脱不开身来。

倒是想刘晔求援,到还有些可能。

先前他拿着令符,替袁熙招揽了刘晔,刘烨如今是九江郡守,坐镇寿春,同时派人在合肥筑城,应该能帮自己一把吧?

他思来想去,心中也委实难决,最后他突然想到桥蕤。

此人和袁熙关系很好,两个女儿和袁熙也是暧昧不明,要是自己从中推一把成就好事,也许自己这庐江太守能换个位置也说不定?

结果他刚有这个打算,桥蕤病故的消息便传来了。

李术差点每一口血喷出来,怎么这么巧?

他也顾不得其他,便亲自过去桥府吊唁,到了桥家,门口已经挂起了白幡,只有几个仆人守在门口,几乎没有人出入,显得极为冷清。

想想也是,桥家本来就没有几个人,桥蕤一死,对于大家族来说已经没用了,谁还会在乎和其维持关系?

李术心中冷笑,一群没见过桥公两个女儿的蠢货,就凭这两个女郎容貌,使君也绝对不会忘记,怕是当初夫人在场,不好当面提罢了。

自己家族的前程,全着落在这两个女郎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