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 第七百九十二章 唇枪舌战

第七百九十二章 唇枪舌战(1 / 2)

从后世的经历来看,三国时期的张昭是个妥妥的投降派,即使知道自己会被孙权记恨,终其一生也没有停止劝说吴国投降。

在孙权看来,张昭的这种行为无异于吃里扒外,因此即使众人多次推举他为丞相,孙权也没有答应。

但从原因上看,张昭偏向与曹操,并不是完全出于私心,主要是他坚持认为江东无法和中原对抗,并不是说他收了多少好处,才去背反孙权的。

毕竟张昭没有这个必要,也没有这个动机去在这件事上屡屡触怒孙权,要知道孙权可是无论近臣还是儿子都敢杀的主,张昭一把年纪图的啥?

所以袁熙认为,张昭确实是投降派,但他的投降倾向背后,从个人利益出发考量的可能性倒不是很大,应该只是单纯认为江东打不过而已。

事实也确实证明了一点,江东即使在水路发达的江淮地区,每战也打得极为艰难,合肥打不下来,更别说寿春了。

即使打下寿春,还要度过淮河,攻下豫州兖州,才能接近黄河,北上中原腹地,这一点只怕后世的江东众人想都没有想过。

所以周瑜才以西进为战略,将重心放在攻取荆州,全取巴蜀,全据长江上,但其实蜀国后来的遭遇证明,即使是诸葛亮之能,练了几十年兵,从巴蜀北上还是异常困难,更别说极度依靠水战的江东诸将了。

而后世说的唯一一次北伐成功的明朝,也是在当时被视为北方的淮北起事,不仅有马匹还有火器,这才能打过黄河,这还是在元朝发生了鼠疫水患,中原地区人口锐减二千万,元朝无法治理,大部分退守草原的情况下。

故以后世的眼光来看,在如今民生凋敝的汉末,江东北伐难度极大,在三条路线中,攻打广陵这条,孙策孙权都先后失败,巢湖这条,水战江东再受重创,所以无论如何都避不开荆州这条路线。

在荆州投降派蒯越看来,江东必得荆州的图谋,绝对不会偃旗息鼓,而江东取得荆州,必然会以其为桥头堡,掀起对中原的一次次进攻,这无疑会大大损害荆州当地士族的利益。

而且和张昭这种外来投降派不同,荆州士族和江东士族这两大投降派中,绝大部分人都是如蒯越这种本土投降派,极度抵触在本土作战,所以才会在面对实力强大的外敌时,有极为明显的投降倾向。

所以在投敌这点上,荆州江东旗鼓相当,半斤八两,也是两边的症结所在,同时想要收买他们也极为容易,只要许诺他们利益不受侵害,他们跪的比谁都快。

袁熙坏深刻把握住了两方的心理,将他们拉到同一张桌子上,然后提出狮子大开口的条件,就是抓到他们的软肋。

虽然这对刘表有些不厚道,但毕竟现在是争夺天下,袁熙不可能为了一点上代的人情,就做出对自己不利的战略。

更何况刘表看到荆州本土士族吃瘪,还不一定会怎么样呢。

张昭不愧是聪明人,他最先反应过来自己会被袁熙利用,便也不管蒯越,直接对袁熙这边说道:“此次和谈,昭带着吾主诚意前来,但使君如此做法,很难让人相信有诚意啊。”

袁熙看了眼诸葛亮,后者会意,便出声道:“张长史此言差矣,让人看不出诚意的,难道不是孙氏吗?”

“巢湖之战已经过去逾月,江东此时才派人,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江东赢了呢。”

“孙氏两次背弃盟约图谋宛城,袁使君大度,本来已将城让出,却没想到江东心犹不足,妄杀主公重臣,更是得寸进尺图谋寿春,这难道便是孙氏所谓的诚意吗?”

张昭暗暗咬牙,冷哼一声道:“扬州本属江东,孙侯(孙策)乃是袁公路义子,帮助其扫荡江淮,九江庐江皆是其一力打下,怎能拱手让人?”

诸葛亮长笑一声,“两郡之地,本就是袁术擅自侵占,吾主受天子诏命,讨伐袁术,打下来的地盘,当然是吾主的,而此时同样受诏的孙侯,却在哪里?”

张昭知道诸葛亮这是讽刺孙策受了诏令,却没有公开和袁术交战,不禁强自道:“孙氏对天子忠心,天地可鉴,同时受衣带诏奉迎天子,足见天子对其之信任,惜乎天不假年,被人暗算,发生的地方又在皖城,吾主为兄报仇,也理所应当。”

诸葛亮一脸嘲弄之色,“所以江东是认为吾主是凶手,才来打庐江的?”

“长史可有证据?”

“长史亲率江东虎将,北上邗河,想要一窥徐州风景,不知看到了什么啊?”

张昭听了面皮紫涨,他偷袭广陵不成功,灰头土脸打道回府,这本是其羞于启齿之事,诸葛亮却揭了他的短,憋得他说不出话来。

偏偏让张昭郁闷的是,这事情江东理亏在先,要不是孙权强烈要求,他根本不想过来,本来就是江东背信弃义的偷袭,他还能说出什么?

而且对面这个叫诸葛亮的,年纪轻轻,怎么嘴巴这么毒?

此时江东有人发话了,“军师此言,有些过了。”

“这次张长史受吾主之命,足见吾主之诚意,军师处处话语刁难,我等是不是没有留下来的必要了?”

诸葛亮看了眼一言不发的陆逊,知道此时其不便说话,便出声道:“此战谁胜谁败,大家心里有数,想要和谈,就必须拿出相应的条件,让对方看到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