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宗室相对的则是士族代表华歆、刘晔。
其中华歆便是当下的士族领袖,即便曹丕不打算把他任命为托孤大臣,这种场合也得把他叫来做个见证。
这是规矩,否则士大夫群体闹事的话,只会给新君添麻烦。
而刘晔之所以会在这里,则就是偶然事件了。
当初,辽东公孙渊胁逼叔父公孙恭让位,自立为辽东太守的时候。
刘晔认为公孙氏占领辽东很久,恃着海和山的阻隔,可能会像胡族一样难以制约,甚至发动叛乱。
上书建议朝廷应趁公孙渊初登位,出其不意出兵讨伐,并开设悬赏引诱他的反对者协助,如此一来,可能未必开战就能解决辽东割据问题。
但曹丕最终都没有被接纳,公孙渊如今果然发动叛乱。
不管刘晔是不是料事如神,也不管曹丕认不认错,当人家提前提醒的问题爆发时,君主总得拿出个‘知错改错’的态度来。
接下来应对朝廷艰难的时局,还需要这位颇有见识与智慧的臣子继续出谋划策。
所以,原本这个刘晔挤不进的圈子,因为公孙渊的叛乱而被抬了进来。
宗室、士族都照顾之后,则是曹丕自己的心腹了,也就是陈群、吴质。
陈群比较复杂,他是曹丕的四友之一,但同时也是典型的士族。
不过华歆作为士族领袖本身并不强力,即便把陈群完全算作士族,也没有打破与宗室之间的平衡。
实际上,陈群也是替补,曹丕最先想到的是司马懿。
曹操当年对他说,年轻一代中,司马懿的军略是第一,曹丕自己观察也是如此。
而今曹真被诸葛亮压着打,局势不妙。
曹丕不得不相信很可能大魏虽然人才济济,但是能够对付诸葛亮的,只有司马懿。
然而派出去召回司马懿的信使还在路上,曹丕觉得自己可能坚持不到那个时候,只能退而求其次让陈群先来盯上。
至于吴质,则是曹丕颇为放心的心腹。
首先他出身“单家”,也就是庶民,他连寒门都算不上。
而又不能“与乡里相浮沉”,腿脚不利索跪不下去,融入不了士族圈子。
纵然后来曹丕征吴质为官,亦“不为乡里所饶”,常常有举报弹劾他的。
吴质在朝堂上基本没有盟友,他的富贵全都是曹丕的隆恩。
他只能依靠并拥护曹丕和曹丕选择的继承者。
所以,虽然曹丕已经病重,但从这个安排上仍然能看出他过硬的政治手腕。
孙资、刘放二人则是以侍中的身份记录着现场所有人的一言一行。
当曹丕说出辅保新君的时候,众人纷纷下跪:
“虽时局稍困,必以匍匐之救。”
“身受圣朝恩德,何当以死济之。”
曹丕强撑着身子指着曹休、曹彪道:“过来。”
二人不敢怠慢,赶紧上前。
曹丕分别握住二人的手,慢慢的引到曹霖的肩膀上,其中意思不言自明,众人皆是流涕。
不久之后,勤政殿早已等待许久的文武百官们,惊讶的发现陛下没露面。
而站在他们面前的是曹休、曹彪、陈群、吴质四人一起拱卫着的曹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