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庆梅看周成业这个样子,忍不住轻笑一声:“成业,我们的女儿可爱吗?”
周成业点点头:“可爱,再没有比我们女儿更可爱的小宝宝了。”
高庆梅想到女儿那张白净可爱的小脸,提醒一句:“你看看,咱们女儿和她姑姑长得很像。”
说到这里,她一脸骄傲,自己可是生了一个缩小版的俞菀卿。
周成业转身,看着媳妇,郑重又认真说了一句:“媳妇,这是我们的孩子,她长得像我。”
明明媳妇刚刚还说孩子长得像自己,怎么突然又改口了。
再说了,就算真的更像小五,也不能这样说啊,有点伤人心。
高庆梅看他一脸幽怨的样子,笑得更大声了,因为过于激动和用力,牵扯到伤口,让她倒吸一口气。
高盛赶紧凑上前,担心问:“姑姑,你没事吧。”
周成业也上前担心询问:“哪里痛?我帮你上药。”
话音说完,他才想到媳妇应该是生完孩子撕裂了,所以才会痛。
他脸瞬间红了。
高庆梅被丈夫的话闹得有点脸红,随即看到他的脸更红,高庆梅瞬间觉得无所谓了,这个家有人比自己还要害羞。
周成业去制药厂打电话给俞家父母和周家父母报喜,两位妈妈得知庆梅生了一位可可爱爱的孙女,开心到不得了。
特别是祝女士,马上就拎上东西带着大孙子回老家,她要照顾儿媳妇坐月子。
她早就收拾好东西,准备过两天就回老家陪儿媳妇生产,没想到她居然提前生了。
坐上火车,她都庆幸自己早就收拾好东西,直接拎着就能走。
小斌看向奶奶。小声问:“奶奶,有了妹妹,叔叔婶婶还会疼小斌吗?”
祝筠闻言笑着把大孙子抱进怀中:“怎么会呢,再多几个弟弟妹妹,你都会叔叔婶婶,爷爷奶奶心目中最棒,最好的小斌。”
“也是你爸爸妈妈心里最好的儿子,你在我们心里,是无可替代的。”
“特别是在你爸妈心里,是最特别的,最独一无二的,最重要的。”
小斌听着奶奶连续用了几个最,他突然笑了:“你们也是小斌最重要的亲人。”
“还有小盛和妹妹。”
祝筠揉揉大孙子的脑袋,笑着点点头:“我们家小斌啊,还真是一个好孩子。”
“小斌,你要记住,虽然你爸爸远在南岛工作,可他很爱很爱你,你永远不是没人要,没人爱的孩子。”
自从大儿媳离开后,祝筠最担心的就是有人会在背后议论小斌,甚至说他是没人要的野孩子。
祝筠从来不会去肯定孩子都是美好的,善良的,因为她见过最肮脏,最恶毒的孩子。
还记得年轻时陪着丈夫在外任职,那年代乱得很,她亲眼见过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杀人。
杀的还是自己的母亲。
究其原因就是,有人用三个大白馒头来引诱那个孩子,说只要他杀了自己妈妈,就可以得到三个馒头,没想到那个孩子连犹豫都没有犹豫一下,夺过那群有钱人家的公子哥手里的刀,真的捅进自己妈妈的小腹里。
担心一刀干不掉自己妈妈,他又加了两刀,三个馒头,三刀,一条命就值三个馒头。
他事后还能笑着转身看向公子哥,问了一句:“她已经死了,我的馒头呢?”
当时那个场景,她此生也不会忘记,真的太震惊了。
从那时候开始,她就不愿意相信孩子本善这几个字了。
因为见识过人性的恶,所以她更关注两个儿子的身心健康,也很在意孙子的成长环境和健康状态。
她要求儿子经常写信给大孙子,甚至要求父子每年都要在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就是预防小斌觉得妈妈不买了,爸爸也不爱他。
小斌笑着说:“奶奶,我已经长大了,要做一个懂得照顾妹妹的好哥哥。”
“所以奶奶不用经常抱我,要不然妹妹长大后,会笑话我。”
祝筠闻言忍不住笑出声,她家孙子哟,还真是暖心。
她点点头:“那我要在妹妹还小的时候多抱抱我家小斌。”
小斌听了后,笑着抱住奶奶的胳膊:“奶奶。”
祝筠见状,笑得更开心。
周成业看到妈妈回来了,顿时松了一口气,他只有三天假期,没办法时时刻刻陪在妻女身边照顾她们,现在妈妈回来了,就可以帮着照顾一下妻女。
他其实想过要把庆梅带到县城的家里生孩子,坐月子,这样一来自己下班就可以做饭给庆梅吃,还能帮着照顾女儿和小盛。
可是庆梅不愿意,她说到县城和邻居不熟,他上班后,她有点什么事也找不到一个人帮忙。
在五星大队就不一样,她要是有什么事,只需要喊一声,隔壁就有一群好朋友过来帮忙。再不济,周家族人也在这边,他们都很团结,有需要也是喊一声的事。
到了县城就未必了,大家都不熟悉,人家未必愿意帮助你。
祝筠进屋看了儿媳妇和小孙女后,走到厨房看着忙前忙后的小儿子,笑着说:“小子,现在知道女人的不容易了吧?”
周成业点点头:“妈妈,谢谢您当初把我抱回来,把我养那么大想必很费心,您没有生我,却为了我费尽心思,受尽苦。”
只有当了父母,才能切身明白当年父母的不容易。
特别是照顾妻子坐月子这两天,女儿每隔两个小时就要喝奶,她看着妻子困得迷迷糊糊,孩子一哭她还是能第一时间醒来,忍着痛喂孩子。
她的睡眠本就不好,一天下来,能睡的时间并不多。
这些只是开始,一个孩子的成长,妈妈需要付出多少?
这是无法估量的。
而作为孩子的爸爸,他需要上班,只能在下班时间尽可能多干活,多照顾孩子,减轻妻子的负担。
饶是如此,爸爸付出的,还是远远比不上妈妈的付出。
他不知道别人的家庭是如何的,在他这里,他能做的,都远远比不上媳妇。
想到这里,他更感激养母的养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