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历史追光者 > 第8章 列国变法(二)

第8章 列国变法(二)(2 / 2)

赵国成功击退了来犯之敌,收复了失地。

战后,百姓们欢呼雀跃:“多亏了大王的改革,我们才能胜利。”

曾经那些质疑的声音,在胜利的号角声中渐渐消失。赵国,因胡服骑射而崛起,成为战国舞台上一支令人瞩目的力量。

赵武灵王站在城楼上,望着繁荣的景象,感慨道:“改革之路虽艰难,但只要有决心恒心,就能创造奇迹。”

胡服骑射是历史上极具创新性和突破性的改革。此前中原各国以车战和步兵为主,服饰也不适合骑射。赵武灵王大胆推行胡服骑射,借鉴游牧民族的方式,改变了中原传统军事观念和作战模式,增强了赵国军力,也为他国军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勇于打破传统的束缚,敢于借鉴他人之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个人的价值追求。

胡服骑射的成功为赵国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战国时期军事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

而在赵国崛起的同时,秦国也正经历着商鞅变法的深刻变革。

商鞅,剑眉星目,五官立体,神色间透着坚定与果敢,散发着一种无畏无惧的强大气场。本是卫国贵族之后,却因家族没落,自幼便立下壮志,欲以一身才学重振门楣。他痴迷于刑名之学,深受李悝、吴起等人思想的熏陶,心中那治国理政的蓝图日益清晰。

然在魏国,商鞅空有抱负却不得赏识,一身才华无处施展。

直至公元前361年,那远在西陲的秦国,新君秦孝公即位。这位雄心勃勃的君主,为摆脱“诸侯卑秦”的困境,毅然发布“求贤令”,广纳天下英才。商鞅听闻此讯,犹如在黑暗中望见曙光,怀揣着魏国李悝所着的《法经》,毅然踏上了入秦之路。

初至秦国,商鞅人生地不熟,幸得秦孝公宠臣景监相助。在景监的安排下,商鞅终得见秦孝公。

初次会面,商鞅滔滔不绝,以尧舜治国的“帝道”陈说,秦孝公却听得昏昏欲睡,毫无兴致。

第二次,商鞅改以“王道”游说,秦孝公依旧不为所动。

但商鞅岂会轻言放弃,第三次,他以“春秋五霸”的治国之道相论,终于引起了秦孝公的关注。

最终,商鞅抛出富国强兵之策,秦孝公如醍醐灌顶,两眼放光,当即决定重用商鞅,共商变法大计。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欲行变法,商鞅挺身而出,力陈变法之利。他言道:“若能使国家强盛、百姓获利,何必拘泥于旧法旧礼!”秦孝公深以为然。

然而,变法之举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甘龙、杜挚等一众旧贵族代表群起反对。商鞅毫不畏惧,在朝堂之上据理力争。最终,秦孝公力排众议,坚定地站在了商鞅这边。

同年,商鞅颁布《垦草令》,为秦国变法拉开了序幕……

这《垦草令》一出,秦国上下顿时掀起了轩然大波。那些习惯于旧有秩序的贵族们,个个咬牙切齿,对商鞅恨之入骨。他们在暗处密谋,企图阻止这场变革。

商鞅深知前路艰难,但他目光坚定,步伐沉稳。他日夜奔波于秦国的大街小巷,向百姓们解释新法的好处。然而,百姓们长期生活在旧制之下,对新法充满了疑虑和恐惧。

在一次集市上,商鞅站在高台之上,大声宣讲:“乡亲们,新法乃是为了让秦国富强,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只要你们辛勤劳作,就能免除徭役,过上富足的生活!”

台下的百姓们交头接耳,有人喊道:“大人,这新法真能让我们吃饱饭吗?”

商鞅斩钉截铁地回答:“只要你们相信新法,依照新法行事,秦国必将繁荣昌盛!”

尽管商鞅苦口婆心,但反对的声音依然不绝于耳。贵族们派出爪牙,在民间散布谣言,说商鞅是个野心勃勃的乱臣贼子,新法会让秦国陷入混乱。

商鞅的忠实追随者赵良,忧心忡忡地对他说:“大人,如今局势危急,贵族们势大,我们当如何是好?”

商鞅:“赵良,吾等推行新法,是为了秦国的未来,哪怕前方是万丈深渊,也绝不退缩!”

在这艰难时刻,商鞅得到了秦孝公坚定不移的支持。秦孝公多次在朝堂上力挺商鞅:“商鞅之法,乃强秦之道,寡人信之,必全力支持!”为商鞅排除了诸多来自贵族的干扰和压力。

不久,一场激烈的辩论在朝堂之上展开。贵族们召集了众多儒生,企图以舆论压力迫使商鞅放弃变法。

商鞅昂首挺胸,步入朝堂,面对一众反对者,毫无惧色。

一位儒生率先发难:“商鞅大人,您的新法违背祖制,破坏礼教,实乃大逆不道之举!”

商鞅冷笑一声,反驳:“所谓祖制,不过是因循守旧之枷锁;所谓礼教,亦为腐朽不堪之陈规。今秦国贫弱,若不破旧立新,何以图强?何以保民?”

又一儒生:“古法传承已久,蕴含先圣智慧,岂能轻易更改?贸然变法,必致国家动荡。”

商鞅大声回应:“先圣智慧亦需因时制宜。古法若能使国富民丰,秦岂会积贫积弱?变法乃顺应时势,为求发展,何惧动荡?动荡只为一时,昌盛方为长远!”

贵族首领公子虔怒喝:“商鞅,你这是要将秦国推向深渊!”

商鞅直视公子虔,言辞犀利:“正是你等因循守旧之辈,阻碍秦国发展,致使秦国停滞不前。今变法乃救秦之唯一出路,唯有破旧立新,论功行赏,秦国方能崛起于诸侯,成就霸业!”

商鞅口若悬河,据理力争,将反对者的言论一一驳斥。他的雄辩之姿,令在场众人折服,就连秦孝公也频频点头,对商鞅的观点深表赞同。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的变法得以顺利推进。颁布了一系列更为严厉的法令,废除世卿世禄制,让那些没有军功的贵族失去了世袭的爵位和俸禄。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贵族们。

贵族首领公子虔,带领一众贵族,在朝堂上与商鞅激烈争吵。

“商鞅,你这是要断了我们贵族的根基!”公子虔怒目圆睁。

商鞅毫不畏惧,反驳道:“秦国要强大,就必须打破旧制,论功行赏!只有让有能者居高位,秦国才能繁荣昌盛!”

秦孝公最终站在了商鞅这边,公子虔被处以劓刑。

商鞅的变法举措引起了周边国家的关注。魏国派出使者,试图劝说秦孝公放弃变法。

使者在朝堂上:“秦公,商鞅变法过于激进,恐会引发内乱,不如与魏国修好,停止变法。”

商鞅冷笑:“魏国惧怕秦国强大,才出此奸计。主公,切不可听信!如今变法成效初显,当继续推行,方能实现秦国的宏图大业。”

秦孝公坚定:“寡人决心已定,变法绝不停息!”

随着变法的深入,秦国的军队也进行了改革。奖励军功的政策,让无数平民子弟有了晋升的机会。在与他国的战争中,秦国军队屡战屡胜,领土不断扩张。

然而,商鞅的敌人越来越多。贵族们对他的仇恨达到了顶点,他们暗中策划着更加阴险的阴谋。

一日,商鞅在回家的路上,遭遇刺客袭击。幸好白起及时赶到,击退了刺客。

商鞅望着白起,感慨道:“新法之路,布满荆棘啊!”

白起说道:“大人放心,有我等在,定保大人周全。”

尽管危机四伏,但商鞅毫不退缩。他继续推行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商鞅的家人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的妻子担心他的安危,商鞅安慰:“夫人,为了秦国的未来,我个人的生死微不足道。”

经过多年的努力,秦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富强,军队强大,百姓安居乐业。

然而,商鞅的命运在秦孝公逝世后急转直下。新君即位,那些对商鞅恨之入骨的贵族们趁机诬陷他谋反。商鞅深知危险将至,匆忙出逃。

在逃亡途中,商鞅欲投宿旅店,怎奈按照他自己所制定的律法,住店必须出示身份证明,而他此刻却无法提供。

曾经,商鞅为推行新法,铁面无私,甚至割掉了公子虔老师的鼻子,结下了深深的仇怨。如今新君上位,公子虔等人终于等到了报复的机会。

在一个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商鞅被追兵重重围困。他仰头望着黑漆漆的天空,雨水打湿了他的脸庞,他长叹一声:“吾虽死,但新法已在秦国扎根,足矣!”

最终,商鞅被车裂后,其尸体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此外,秦惠文王还下令诛灭了商鞅全族。

然而,商鞅推行的新法却在秦国深深扎根,得以延续。秦国凭借这些法令日益强大,为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商鞅逝世于公元前338年,去世时约57岁。商鞅成为中国古代变法图强的标志性人物,商鞅变法也成为了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