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历史追光者 > 第87章 宋朝风云: 范仲淹新政与宋辽和议

第87章 宋朝风云: 范仲淹新政与宋辽和议(1 / 2)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18帝,享国319年。五代十国的混乱在公元979年落下帷幕,随后宋朝登上历史舞台。

赵匡胤于公元927年出生在洛阳夹马营,出身军人家庭。他自幼习武,练就非凡武艺和过人胆略。后汉时,他投身军旅,作战勇猛,很快崭露头角。

显德元年(954年),柴荣即位,赵匡胤随其南征北战。在高平之战中表现出色,受到柴荣重用。此后,赵匡胤在对南唐和北汉的战争中屡立战功,逐步升迁。显德六年(959年),柴荣病重,赵匡胤被任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

显德七年(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年号建隆。

建隆元年(960年),昭义节度使李筠起兵反宋,赵匡胤亲率大军出征,迅速平定叛乱。同年,淮南节度使李重进举兵反叛,赵匡胤再次亲征成功剿灭。这两次平叛巩固了新生的宋朝政权。

人才选拔上,他重视科举,扩大取士规模。开宝六年(公元973年)亲自主持殿试,从此殿试成为科举定制。

他奖励垦荒,减轻徭役,修复黄河决口,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宋初耕地面积大幅增加,粮食产量逐步上升。商业也逐渐繁荣,城市经济日益活跃。

在统一战略上,赵匡胤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策略。乾德元年(963年),宋军出兵湖南,灭亡荆南,随后占领湖南。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将领兵权,改由枢密院掌管军权。

同时,改革军制,设立枢密院掌管军政,三衙统领禁军,实行更戍法,使“兵无常帅,帅无常师”,防止武将拥兵自重。在政治上,改革官制,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赵匡胤开宝九年(976年),突然离世,享年50岁,在位16年。其弟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

此后,宋朝的历史车轮继续向前滚动。直至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秋,又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大事。

萧太后出身辽朝贵族家庭,父亲是萧思温,母亲是燕国公主吕不古。她因受辽景宗耶律贤宠爱而入宫,景宗病时她参与朝政。景宗死后,耶律隆绪继位时年幼,由萧太后摄政,在其统治时期,辽朝进入鼎盛阶段,并与宋朝签订澶渊之盟。

辽阔的北方大地,金戈铁马,尘烟滚滚。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亲率二十万大军,气势汹汹,一路南下,直逼宋境。

宋廷上下,一片惶恐。朝堂之上,宋真宗赵恒眉头紧锁,忧心忡忡。

“陛下,辽军来势汹汹,切不可轻视啊!”一位大臣急切地说道。

赵恒心中忐忑,他深知战争的残酷,对这突如其来的威胁感到无比的压力。“诸位爱卿,可有应对之策?”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此时,寇准挺身而出,大声说:“陛下,辽军虽强,但我大宋亦非毫无抵抗之力。此时陛下当御驾亲征,鼓舞士气,方能抵御外敌!”

赵恒心中一惊,亲征?那意味着要置身于战火之中,生死难料。他犹豫了,“这……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寇准心急如焚,“陛下,如今局势危急,若陛下退缩,大宋江山危矣!”

赵恒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恐惧。他害怕亲征失败,害怕失去皇位,害怕成为亡国之君。宋真宗赵恒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乃宋太宗赵光义的第三子,母亲为元德皇后李氏。

辽军的攻势愈发猛烈,宋军连连败退,战报如雪片般飞来。

“陛下,不能再犹豫了!”寇准再次进谏。

终于,在寇准的极力劝说下,赵恒决定御驾亲征。

一路上,赵恒心情沉重,望着窗外的景色,心中思绪万千。他不知道等待他的将是什么,是胜利的荣耀,还是失败的耻辱。

当赵恒的车驾抵达澶州时,宋军士气大振。士兵们高呼万岁,声震云霄。

而此时的辽军,虽然一路势如破竹,但也疲惫不堪。萧太后心中明白,此次南下虽占得先机,但要彻底击败大宋并非易事。萧太后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是辽史上着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

战场上,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刀光剑影,喊杀声震天。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辽军大将萧挞凛意外中箭身亡。这一消息传到辽军阵营,士气大挫。

萧太后深知局势不妙,开始考虑和谈。

宋真宗赵恒得知辽军有意和谈,心中大喜。他本就不想打仗,和谈对他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双方派出使者,开始了漫长的谈判。

寇准坚决反对和谈,他认为此时宋军占据优势,应当继续作战,彻底击退辽军。但赵恒心意已决,一心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