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
到了端阳这天,七里县城内客栈酒楼早已被预订一空,各观景雅室几乎汇集了整个江南的门阀子弟和甚至从京城远道而来的富商巨贾。
一些观赏角度绝佳的观景台竟挂出了皇族旗帜,俨然是某些藩王家室。
天刚蒙蒙亮,南市街上摊市已经陆续开张,早点铺子里汤茶正沸,糕点蒸笼氤氲着热气,细心的店主还准备了洗面水供客人漱洗。
看热闹的人们风风火火地往港口赶,早早地占据观赏位子。闺中少女也解了足禁,穿着节日的盛装出门……
晨鼓响后,农人挑着夜里刚割来的艾叶菖蒲沿街摆起地摊。
江稻正是黄熟季,阿婆推着板车,炭炉上铁锅中煮的是湖箬叶包着新米的香棕,铜甑中放的是新腌的蛋黄流油的绿皮麻鸭蛋。
投壶斗草、击鼓夹币、斗鸡斗蟀……各色游戏摊子也已摆开。
富人的车辇和马匹已然在街上拥堵,夫人小姐和公子王孙也不得不下车下马步行,车夫马夫正排着队把车马往小巷中带。
数百面红黄二色绣龙样小旗悬挂在街市花灯上,在步履匆匆的人们头顶层层叠叠地铺至运河港口。
辰时方至,朝阳刚刚跃出与七里县隔运河相望的东隅山山头,全州各地十余艘龙船已靠岸等候。
为突出特色、方便辨别,龙头长相表情、色彩描画各异,却都是眼如铜铃、长颈垂须、不怒自威的雄壮气势。
龙身极长,可容纳三四十人甚至更多,装饰彩蓬旌幢也各有不同,高翘的龙尾上绑着成捆的菖蒲艾草,远望更是绚烂多姿。
象征“金木水火土”的五色彩幡竖挂在码头十数米高的旗杆上两两相对,在风中猎猎飞舞。
运河对岸一座日常巡逻船运的四层露天城楼顶,以蟠龙黄幡为幕装饰成号令台,中间置了一把黄罗珠缨的金交椅,椅旁是一面赤身鎏金边大鼓。
这边港口却已是熙熙攘攘,连城墙上也人头攒动。
食时过半,两边角楼处鼓声隆隆开始响起,提醒竞渡桡手就位。
身着各色彩服的各队桡手鼓手纷纷入船,在动天的鼓点声和百姓的呼声中划桨到运河中心,一字排开蓄势待发。
舟上旗幡招展,龙头处鼓手或站或坐、手持鼓槌昂扬起势,有人甚至腰间挂着唢呐。
几艘龙舟龙颈上却各倚坐着一戏装的垂髫童子,几艘龙舟尾后还各跟一只鼓乐歌吟壮势的闹船,显然为了引人注目而各显神通。
————
在港口石堤柳岸边的如潮人流中,挤着两名身着同款月白色交领棉麻衣袍的少年,都是舞象年岁间,一个比另一个还高半个头。
高个少年眉眼精致细长,脸庞白皙光洁,衬着朱唇鲜润欲滴,束着半扎发髻绑了青色发带,长长地垂下来铺在披发上,系着淡青色刺绣腰带,腰间挂了个艾草香包,俨然一温润如玉的书生。
矮些的少年则戴着一条月白色丝质绣粉莲花纹抹额,将发髻利落地束在脑后,脸颊瘦削,鼻梁秀挺,眼眸却晶亮狡黠,腰间系着条彩绳编成的绑带,挂着和高个少年一模一样的香包。
正是苏可久和杨烟,他们正艰难地在人堆里穿梭着,像两只用力往泥里钻的泥鳅。
而周围人潮涌动,他们的衣着又过于清淡,在身着五颜六色衣裳、插花戴帽的人群中,很快就被淹没掉。
杨烟费劲地踮起脚,也只能看到前面人头顶高耸的儒巾或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