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逆天改命最强黄巾 > 第173章 车辕断裂 山谷遇伏

第173章 车辕断裂 山谷遇伏(1 / 2)

中年文士闻言,眉头微蹙,陷入沉思,片刻后长叹一声:"元叹提及此事,我亦有所印象。

董卫联姻,本可成就一番佳话,也可使得那董仲颖在朝中得到援助,不再受世家排挤。奈何,世事无常,终成泡影。

元叹,你才智过人,思维敏锐,此乃幸事。然你方才所言,实乃惊世骇俗之论。

张文骞虽非世族之后,却亦是功勋卓着之臣。他虽年轻,却已立下赫赫战功,今为镇北将军,若无确凿证据,切莫妄言。

日后言谈,还望你三思而后行。"

魁梧少年闻言,惭愧地低下了头,低声答道:"学生受教了。"

“然而,你所述之事,亦非全然无可能。”中年文士沉吟片刻,随后轻叹道:“如今世家大族的作为,实令我忧心忡忡。

朝堂之上,内忧外患交织,如董仲颖、张文骞等边疆将帅,虽非世家出身,却已崭露头角,声势显赫。

若继续将他们排斥于朝堂之外,恐将招致不可预料的祸患。

对待此类人物,应循循善诱,而非一味打压。善用之,则可成为大汉朝堂的坚实后盾。”

魁梧少年紧锁眉头,问道:“先生,莫非您对董仲颖与张文骞有所青睐?”

“青睐之说,尚不敢言。董仲颖之名,早已响彻朝野,自不待我多言。而那张文骞,倒是值得深入探讨。”

中年文士轻抚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他出身商贾之家,行事却无丝毫铜臭之气。自去岁入仕以来,剿匪、征乌桓、拒南匈奴,战功赫赫,短短年余,便晋升为镇北将军。

如今,我将与他共事。天子虽言令我屯兵西河郡,协助张文骞,实则意在暗中与王并州联手,共同制衡于他。”

中年文士叹了口气,无奈的说道:“正因为如此,我才决定先不去接受军队,先去拜访一下那张文骞,观测一番,再做打算吧。”

魁梧少年点头以示理解,却未再言语。

中年文士笑言道:“元叹,你自八岁起便随我学习,这些年我所掌握的,几乎都已传授于你。你天资聪颖,已得其精髓。然,余下部分,还需你在实践中逐步领悟。

元叹,切记,天下英才辈出,你虽已得我诸多教诲,但仍需不断努力,方能更进一步。”

魁梧少年闻言,面露惊疑之色:“先生,学生是否有何过失?为何您会如此叮咛嘱咐?”

中年文士闻言,亦是微微一愣,随即笑道:“呵呵,卢某自幼得异人传授兵法韬略、合纵连横之术,我今已尽数传你,怎会怪罪于你?”

魁梧少年心中疑惑更甚,不禁问道:“那先生为何……”

中年文士目光深邃,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缓缓道:“元叹,你可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如今大汉朝堂,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世家大族,各怀鬼胎,而外有强敌环伺,内有权臣争斗,朝纲不振,百姓困苦,怕是乱世即将来临了。”

他转过身,凝视着魁梧少年,语重心长地说:“我观你心性坚韧,才智不凡,将来必成大器。

但,你生性耿直,若是不做改变,怕是会走上卢某的后路,终究会郁郁不得志。

需记住,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更在于洞察人心,体恤民情。

你坚守内心的信念的同时,也要学会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保持清醒的头脑,适度的变通,如此方能走的更远些。”

魁梧少年闻言,心中豁然开朗,他恭敬地跪拜在地,感激道:“学生受教了,定当铭记先生教诲,不负所望。”

中年文士满意地点点头,扶起少年,笑道:“起来吧,时候不早了,你早些歇息。明日我们还要赶路,前往天枢城。”

两人相视一笑,各自回房休息。

天色初明,中年文士的车马缓缓驶离驿站,径直向天枢城进发。数十名亲卫紧随其后,皆是跟随文士多年的亲卫,也俱是百战之士。

久违的阳光自地平线升起,碧空如洗,不仅照亮了大地,也驱散了丝丝寒意,让人倍感温暖。

车马沿着久未使用的官道缓缓前行,至正午时分,已跨越西河郡界,踏入天枢郡的疆域。

继续向东北方向行进,预计一日有余,即可抵达天枢城。

一行人于野外稍作休憩,饱餐一顿后,即刻启程,继续向天枢城行进。

行程平稳,直至傍晚,车马行至一处无名山谷。欲达天枢城,必经此谷。

天色渐暗,魁梧少年再次向中年文士请示:“先生,天色已晚,不如我们在山外扎营,明日清晨再行?”

中年文士步出马车,仰望天际:“如此甚好,隆冬之夜,于山南处寻一避风之所,也可抵御寒风的侵蚀。”

少年闻言,继续驾驭马车,同时寻觅合适的避风营地。

此山谷虽小,山路却异常崎岖。尽管少年已极力减速慢行,车辕却突然断裂,中年文士猝不及防,从马车上跌落。

幸而中年文士非等闲之辈,在空中迅速调整身体,勉力稳住身形,虽略显狼狈,却未真正摔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