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赶紧稳定了茶壶的手势,随即朝着皇帝恭敬地作了一个行礼。
「微臣认为,长城理应继续建造下去。
」
听到了徐允忠的回答后,朱元璋的眉头露出了满意之情。
「你去说说你的看法。
」
听到徐允忠的回答,朱元璋脸上浮现出一抹笑容。
「你遵守朕的吩咐。
」
收起了行礼的态势,徐允忠挺直身体,接着解释道:「微臣认为长城对于大明来说,就如同民居中的围墙对于平民而言。
倘若盗贼成群集结,意图侵犯民宅,则这种小围墙起不到多大作用,但更多时间,感谢皇上的圣明引导下,在大明农村地区,很少有一大拨的流浪寇乱。
仅以京畿各郡府为例,近期内经过审理被判罪的犯人中,大多是一个人犯的贼首,就算有人胆大妄为想聚众为恶,最终往往只落得了四五个人。
这样的队伍面对长城,就像是遇到了无法翻越的壁垒。
主人们只需做好门岗守卫就可以有效地阻止大部分的偷盗行为。
」
说到这里,另一边已经乐得将手中的茶全部喝干的朱元璋开口道。
「立刻派人去北京,详细调查这次燕王府的刺杀事件,」
虽然朱元璋在处理此事上并没有故意为难徐允忠,但他还是感到心中不安。
当他听了自己儿子这句话的时候,徐达的目光闪过一道严峻的表情。
第四百五十章
然而,此时执掌相府大权的老相爷并无意在此时发言,他知道在**面前,并非所有的见解皆需宣之于口。
无需开口。
朱元璋放下了案几上的茶盏,微微抬头,面带温和笑意,向徐允恭轻轻挥手示意:“北平既然已定,由燕王前往驻守,各地之事让藩王自己处理为好。”
朱元璋接着继续解释道,“若是燕**踏入新地界便动辄调派来自**的支援,对他而言这未尝不是一场糟糕的开局。”
设想对方故意发动这一番刺客行动,旨在让燕王陷入困境和混乱,将他软弱之处暴露给当地势力,以此手段展示明朝派遣去北方的藩王不过是任人为欺的一枚棋子。
“这样便会使得那些本就有逆意之人更加信服,而对于原先徘徊于正邪之间者,在见识了**权力之下的柔弱之后,将会逐渐走向反叛的阵营。”
朱元璋再度起身离座,他的眼神重新恢复那份肃穆坚定。
日头已偏至西天,那抹即将沉落的余晖,试图将自己的最后炽烈尽数洒落这片大地,与四周乌云下的猩红交相辉映。
天际的云朵,在那烈阳之下被渲染得犹如焚烧一般,一层接一层的火烧云笼罩于西方。
虽景色雄壮,然那殷红底色令此次商讨增添一丝不寻常的暗晦之感。
时值下午时分,常温下的晚风吹过扬子江的水面,应当为城中带来一抹凉意。
可今日这层红色云层仿佛定格于空中,在其上燃起了大火,火红的云块并未有丝毫退缩。
这更令本已压抑的大堂显得沉重无比。
“至于太子之谋略,你如何看法?”朱元璋看向徐达。
徐达不动神色,缓缓回道:“陛下圣明,臣以为现今不宜急躁,当静观其变。”
“啊?具体言明你的观点如何?”此时朱元璋的眉头稍有舒展,显是认同了徐达的观点。
“我认为,眼下的大明面临着内外之患,此等关键时刻,任何一方的变动都有可能导致预先制定的策略产生波折。”
徐达抬头注视着朱元璋的表情,他理解这是关乎皇帝之嗣的关键。
尽管对朱元璋已有深入的理解,但在这样的事情上依然保持警惕。
“详细说下去,我的心中有着与你的共识。”朱元璋的表情平静且带着赞许,话语间不乏对其战略的鼓舞和肯定。
朱元璋显然对徐达的看法给予了高度的认同。
身为近臣能拥有深湛智慧并非一般人所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