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措施和决定的出台,真正看出了此次改革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也获得了绝大多数华夏国人的支持和拥护,其实在华夏人的根子里,孩子的教育历来都被无比的看重,不然也不会出现千百年来“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认知,而一时间华夏国民、社会力量也纷纷捐款支持,在经过了严格的吏治整顿后,国民对政府的信任度也开始不断提升,因此再不会出现若以前一样对自己捐款的担忧,热情很是高涨。
……
当然,这十五年义务教育的变化,也必然引起了其他制度的变化。
第一个便是考试制度的变化,在华夏,考试制度改革了多年,但仍然逃不过天天被骂的命运,不仅仅是因为华夏考试的单板和唯一性,还有地域保护等等方面,可以说被诟病了多年,此次被全面进行了改革。
首先,小学和初中的变化并不是很大,保留的传统的期末考试制度,并与国际接轨,不再出现具体的分数,而被评定为“甲、乙、丙、丁、戊”五个等级,同时也不再有“留级”的现象出现,但是却按照孩子的住处、户口所在地、家长工作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严格执行“就近入学”的原则,完成九年义务制教育。
学生初中毕业后的高考制度,则继续在考试的基础上,进行志愿填报,只是考试将进行全国统一考试,不再允许许多省份自主命题,当然教材也将实行全国统一的教材。
同时,各个学校的招生,也完全打破地域的限制,不再允许地域保护、名额限制等现象的出现,真正实现所有学校面向全国的统一招生,在全国范围内,按照考生申报志愿和招生数量的情况招募生源。
如某大学某专业计划招生五百人,很简单,在全国申报该学校该专业的考生中,按照考试分数直接录取前五百人,不再考虑这五百人的地域分别。
以此类推,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一直到第十志愿,总之,国家将利用各种手段,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进入大学学习。
当然,若是对录取学校或者专业不满意的学生,可以选择放弃并继续参加第二年的高考,或者选择参加入大学后第一年和第二年重新选择学校或专业的统一考试。
但是在大学中六年,特别是后四年的考核却变得无比严格,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还是最后的论文答辩,都变的无比的严苛,成绩低于七十分,达不到丙等的水平,将都不会被认定为合格,也不准予毕业。
尤其是最后的毕业考核,科技类大学主要以论文答辩为主,为保证论文的质量,学生论文将首先提交至一台名为“文曲”的智能计算机,由计算机判断该论文与资料库中的论文相似程度,相似度在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均直接判定为不合格。
合格的论文按照专业不同,在网络上随机交由全国院校专家库中的五名相关专家进行评审,同时在指定的地点,通过网络视频进行答辩,得到三名专家的认可才能被认定为合格。
以此类推,研究生、博士生的毕业条件变得更加的严格,分数和专家认可的数量也变得更高,更多。
技术类的大学,最终毕业考核则相对直观,就是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或故障处理或改装改造,甚至是发明创造,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而最终不能毕业的学生,将保留一年继续在学校学习的资格,若再不能毕业,则将会被强制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并每年都可申报参加毕业考核,直至获得毕业资格。
若不想进入社会,继续留在学校学习,此时便不再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力,学校将会收取一定的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