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千秋,自是紧要,耽搁不得。”裴晋缓缓道,“老父多年未见圣人天颜,心中惭愧不已,现如今年纪大了,老眼昏花,不若昔日耳聪目明。不趁着还能动弹的时候走一走,日后想要挪动就难啦!”
他已打定了主意,又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自不会将此事藏着掖着。裴阳听明白祖父的意思,心中一惊,冷汗浸湿了衣衫。
洛阳不仅是前朝的都城,也是大夏的东都,长安一旦干旱酷热,圣人便有可能驾幸于此。一为粮食转运方便,二便是为了威慑各地世家。也正是因着这一重缘故,洛阳令一职十分重要,非圣人极为信重,又是世家出身的官员不能担当——洛阳到底是前朝都城,莫说当地,就是周边的郡县都有许多世家望族居住。这些世家在当地都颇有势力,本身又自矜自傲非常,寒门子弟哪怕出将入相,他们也多半是流于表面的敷衍,寒门子弟对世家子弟又多有心结,稍有不慎就容易出问题。
膏粱之家本就不多,前朝显赫,本朝依旧尊荣的更少。这几十年来,坐在洛阳令的位置上来来去去的高官也有十人之多,裴晋和裴晋的父亲便是这十人之二,可他们担任洛阳令的时间和其他八人加起来相比,也不差什么了。
老上宛侯逝世后,裴晋撑起了这个家,时隔三十年,父子皆做了洛阳令,从而被当做佳话流传。人们既羡又妒,每每意有所指,认为以裴家的圣眷,再出第三个洛阳令也不是什么难事。裴家人却明白,上宛侯世子裴礼并没有端平这碗水,让洛阳不出半点岔子的能力,真有这等本事的,只有裴熙一人。
前两任的洛阳令都是洛阳裴氏的家主,大夏的上宛侯,裴熙若显达至此,即便自己做了上宛侯,继承了洛阳裴氏又如何?这里哪有自己站的地?再说了,他和甄氏夫妻十余年,好容易熬到了甄氏有孕,若是生下个男孩,明明是亲生的儿子,却要被过继来的便宜儿子压一头,他岂能甘心?
这时的裴阳全然忘了八年前裴熙有子的消息传来时,他是怎样的惶恐不安,裴家又是什么局势,若不是裴熙主动提出将长子过继给兄长,裴阳的日子早在八年前就不好过了,岂有今日长房嫡孙的威势?
一想到这里,他就觉得弟弟实在奸猾,早早便打定了主意,既要名声,也要实惠,即便自己抢不了侯爷的位置,也要让儿子抢。也不想想,若他不忌惮裴熙,又如何一而再,再而三地敲打、针对、陷害,让裴熙对亲情冷了心?
人呐,脑袋一热就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裴阳越想越是不平,忍不住说:“祖父,孙儿有事相求,还望祖父……”
“不必了。”裴晋猜到他想说什么,异常冷淡地说,“旭之不是外人,凡事无可不对他言。”
裴阳听见祖父这么说,满腔的慷慨激昂如被冷水当头一浇,霎时间褪了个干净。他支吾了半天,才期期艾艾地说:“孙儿,孙儿多年无子……”
裴熙虽早有心理准备,见兄长一副理所当然的口吻说自个没儿子,还是忍不住哼了一声。
“够了,你出去!”
“祖父——”
裴晋盯着自己的嫡长孙,面上寒霜未退,强压满腹火气:“在我还能给你留点面子的时候,出去!”
见祖父真的发火了,裴阳唯唯诺诺地退下,裴熙见祖父捏紧了拳头,沉默片刻,才道:“您也莫要为这等小事动怒,甄氏有孕是好事,她若生下男孩又站住了,便让大郎放弃继承人的位置,将之让给大哥亲子。那时大郎也该十三四岁了,他出身洛阳裴氏嫡支,又有礼让家产爵位的名声在,无论做官还是婚姻都会顺畅许多。”
他说得轻描淡写,浑然不将洛阳裴氏的偌大家私和人脉资源当一回事,裴晋见了,不住叹气。
裴晋虽偏爱庶子裴义和嫡次孙裴熙,对嫡长子裴礼和嫡长孙裴阳的教导却也没有短了半分,甚至比前者好上许多,谁让后者才是正统的继承人呢?偏偏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如后宅妇人一般目光短浅,成天盯着爵位和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不将眼光放长远一些。这等情景下,他若不大力培养有出息的子弟,难道任凭这些蠢才作贱裴家么?
只有站在了高处,才能明白自身的渺小与狭隘,一门心思放在争夺家业和爵位,不思开拓进取,这是败家之兆啊!
子嗣传承,无论在哪家都是大事,洛阳裴氏因裴阳之妻甄氏有孕,气氛怪异,长安城中的代王府,又是另一重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