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民政府在1929年颁布的教育部条例,每周周日被定为休息日,北关大学也不例外。
张训的课安排的较为松散,每周的一、二、四、五是他上课的时间,其他的时间便由他自己安排,做什么都行。
而张训则是将这些时间全部用在了木斋馆上。
为了不引人注目,他会在木斋馆潜伏上一天,趁着馆内其他人不注意的时候将所有书都摸了一遍,不过木斋馆的书比他想象中的要更多一些,一周过去了,他才堪堪收录了三分之一的书籍。
不过张训并没有太过着急,毕竟要是不出意外的话,他最少要在这里待上好几年,时间是完全足够的,因此张训一边收录书籍一边还有闲心找上几本自己感兴趣的书来看,只是因为这个时代多是用的繁体字,即使张训已经大概适应了这种书写环境,但在看到那些繁体字写就的书籍时还是忍不住下意识的皱眉。
好在他有系统在,要是看的上头了,完全可以用系统自带的翻译功能,所以繁体字倒也不算什么大问题。
时间就在张训的悠闲中一天天过去,于此同时,除四年级生外,其他三个年级的学生几乎都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张训上课是从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在他眼里,自己并不是多么厉害的人物,讲的东西也比较基础,加上他一直都觉得这个时期的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因此并没有发觉底下学生们在听课后逐渐混乱的眼神。
可以说除了基础较为牢固的四年级生可以勉强跟上外,三年级生属于听一半懂一半,二年级生只是懂了个皮毛,至于一年级生,那听得完全都是天方夜谭了。
更关键的是这帮学生并不是只听张训一个人的课,他们还会听张鹤年的课,老生们尚还可以分辨,新生完全就是处于一个懵逼的状态。
张鹤年自然也发现了这种情况。
其实还是新生们的表现太过明显,不然他也没想到张训讲课竟然讲成了这样。
其实这些学生们也不是没想过去办公室找张训答疑解惑,但关键是张训除了每天早上去办公室打个晃之外,其余时间都用在了木斋馆了。
尤其是他不用教案,在木斋馆的时候也十分低调,通常都是找一个角落就窝了起来,然后狗狗崇崇的开始摸索书架,等到上课的时候就直接往教室去,那些学生也是要上课的,自然寻不到他的身影。
也不是没有学生偶遇的,只是每当他们问出自己的疑问后,便会在张训那里收到更多的疑问,以至于他们对于自己的疑问更加疑问了。
所以在发现张训留下的作业明显超出自己的能力又找不到人的时候,二年级生同三年级生准备联合起来一块去找张鹤年教授寻个公道。
这实在是太为难他们这些学生了。
而此时的张鹤年也发现了新生们遇到的困难,正在办公室内想着解决的办法。
于是他的办公室就挤满了人。
张鹤年望着自己的这些学生们,有些疑惑的问道;“你们这是做什么?怎么一块过来了?”
二年生的代表李思泉和三年生的代表黄沾站出来一同说道;“先生,您可以帮我们联系一下张训先生吗?我们有重要的事情跟他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