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出曹州,入灵州,而后的一路并无风波,顺利抵达灵州与昆州交接处,距离接收昆州兵的三开城只有不到百里。
有一只飞鹰自空中盘旋而下,落在了赵高手臂上。赵高解下鹰腿上的书信,看了一眼后,对车驾中昏昏欲睡的李景源说道:“殿下,晋安王在五十里之外的送友亭,随同而来的是五千昆州青甲军。”
李景源蓦的睁眼,不再睡态,摸着下巴磕,呢喃道:“这李元夔亲自过来送兵,莫不是真打算要我的命?”
李景源摇头失笑:“若他真想要我的命,带来的就不是青甲军,而是他那些号称控弦第一的大弩青冠郎了。”
昆州带甲三万,一万青甲轻骑军,一万五的轻甲步兵,剩下的五千人则是晋安王李元夔亲自调训出来的大弩青冠郎。
大弩青冠郎以甲弩闻名,甲是硬铁甲,弩是连骑兵重甲都能射破的破甲大重弩。
光是那大重弩就有百来十斤,寻常甲卒莫说使用了,抬起都费劲。若是再加上百斤大甲,别说战斗了,连走路都难。
而大弩青冠郎能扛甲弩两百多斤,可见这些青冠郎膂力如何的惊人。
有传闻昆州除了控弦第一的大弩青冠郎外,还藏着一支规模不小的铁甲重骑。
这支铁甲重骑明面上是青甲轻骑,但平日里却做着重骑才有的重量训练,他们配备的战马也都是最耐力的黄鬃战马。
只要换上重甲,摇身一变就能成为重甲骑兵。
这支铁甲重骑被隐藏的很深,不知具体数量,不知领将何人,连锦衣卫都难以查到,是李元夔手中最神秘的力量。
而且昆州明面上是带甲三万,但这只是朝廷对昆州军权的限制,不是真的只有三万甲卒。
曾经有流言称昆州千里地,带甲万万人。
虽夸张了些,但指明了昆州不止有三万甲,多出一倍都是谦虚。
晋安王为王中翘楚,独掌昆州二十多年,他要愿意拉出一支十万甲兵不要太轻松。
赵高道:“罗网正在彻查送友亭周围几十里地,目前还没发现伏兵。”
李景源不以为意地道:“晋安王蛰伏昆州二十载,连衡顺帝都抓不出把柄,可见心机城府之重,他是不会大张旗鼓对付我的,这不是在给衡顺帝递刀子吗。”
“继续走,去会会这个从大龙变成蛰蟒的晋安王。”
送友亭是位于昆州与灵州交界处,是晋安王所建。
晋安王被封到昆州的前一年,隔三岔五就会来此喝茶小憩。据说他是在眺望京都,盯着那坐于王座上的衡顺帝。
他是在不甘心。
也是如此,民间都称呼这座凉亭为望龙亭。
但一年之后,晋安王便不再过来,专心开始治理昆州,这座凉亭成了路人休息落脚的地方。
后来有儒家君子于此处送别友人,写下了【送杜之仲赴京都】的送友诗,从而闻名天下。
它便有了更广为人知的名字-送友亭。
许多文人骚客有闲情雅致就会来此饮茶喝酒,赋诗作乐,送友离别更是以此为首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