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治疗血液疾病时,任何的决策与用药都必须慎之又慎。
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差池,便可能引发难以挽回的后果。
若是药效相冲相克,便极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
不仅无法治愈病症,还会使患者的身体遭受更大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这药效的改进,肯定是需要基于知道药效成分以及比例的。
如果盲目用药,实现所谓的“灵气疏导”。
就如同在黑暗中盲目摸索,没有任何方向和依据。
每一味药材都有其独特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
不同的药材搭配和剂量变化,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在不了解天元药会药剂确切成分和比例的情况下。
随意添加其他药物来疏导灵气,很可能打破原本就脆弱的身体平衡。
比如,若有一味寒性药材在天元药会的药剂中起着关键的清热凉血作用。
盲目加入一味温燥的药材去疏导灵气,二者药性相克。
不仅会使清热凉血的效果大打折扣。
还可能因过度温燥,导致体内阴液进一步损耗,加重血症患者的阴虚症状。
引发诸如潮热盗汗、心烦失眠等不良反应,让病情雪上加霜。
又或者,两种药材的剂量搭配不当,可能会使某些成分过量摄入。
对肝肾等重要脏器造成负担,引发中毒反应。
这些都算轻微的症状,要是药性冲突严重。
血液不通、阴阳不和,脑梗心梗,暴毙而亡。
所以,在对这种复杂病症的药物进行改良时,必须慎之又慎。
只有精准把握药效成分和比例,才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当然!像这种反推导药品成分,普天之下,有这种医术和能力的人超过一手。
毕竟,这不仅要求深厚的医学造诣,和多年来对各类病症的钻研。
还要求对药材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对每种药材的特性了如指掌。
每一味药材,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炮制方法。
甚至不同产地、采摘时节对药效的影响,都需谙熟于心。
甚至与其他药材结合时,产生的协同增效、相互制约等复杂反应,都得烂熟于胸。
比如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等功效。
若与当归相配,按五比一的比例组成当归补血汤。
便能气血双补,让补气生血之效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