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行兴奋不已,这不正是自己表忠心的好时候吗?
突然,一位年轻的将领站了出来,
他身姿挺拔,目光坚定,高声喊道:
“兄弟们,太子殿下乃皇室正统,
吴王谋逆,天理难容!我们不能再助纣为虐了!”
此话一出,如同在平静湖面投下巨石,激起千层浪。
众多林卫军将士纷纷放下手中兵器,
“哗啦”一片,单膝跪地,齐声高呼:
“愿追随太子殿下!”
声音整齐而洪亮,响彻云霄。
太子淡定地看着这一幕,脸上不见过多波澜,仿若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只是抬手示意众人起身,动作优雅而沉稳,便继续朝着宫门行进。
就这样,原本用来镇压太子的林卫军,
竟成了太子队伍的一部分,壮大了他的声势。
太子的队伍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滚滚向前。
太子率领众人一路畅通无阻,很快便来到了皇宫最外层的宫门。
然而,此时宫门处却一片混乱。
守卫宫门的士兵们神色慌张,有的在大声呼喊,
声音中满是恐惧与不安,有的则四处逃窜,脚步慌乱。
原来,宫内一些对吴王倒行逆施不满的士兵,
听闻太子即将到来,决定做个顺水人情。
他们趁乱打开了宫门,扯着嗓子高声呼喊:
“太子殿下,快进来!”
声音中带着急切与期盼。
太子见状,毫不犹豫,一马当先冲入宫门,
身姿矫健,如入无人之境。
他身后的队伍紧紧跟随,如汹涌的潮水涌入宫门,气势磅礴。
不仅如此,那些原本被吴王整合的藩王地方军队,
听闻太子归来,且一路势如破竹,纷纷心动。
之前他们因为质子的关系,和太子其实相处也非常融洽。
太子为人宽厚,对待质子们礼遇有加,
他们暗中商议后,决定顺应大势。
一位驻守城池的将领对身边幕僚说:
“如今局势明朗,吴王倒行逆施,不得人心。
太子殿下才是众望所归,
我们若此时投降献城,日后也能留个好名声。”
将领眉头紧皱,眼神中透着深思熟虑。
幕僚连连点头称是,脸上带着恭敬之色:
“将军所言极是,太子殿下素有贤名,跟随他方为明智之举。”
于是,一封封投降书信如雪片般飞向太子。
一层层城门主动打开城门,迎接太子的队伍。
守城的将士们整齐排列在城门两侧,恭敬地迎接太子,场面壮观而热烈。
可当太子来到最后一道宫门时,前进的脚步终于被止住了。
只见宫门紧闭,那紧闭的宫门仿若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横亘在太子面前。
门前站着一群神色狰狞的士兵。这些人是吴王最后的心腹。
这些人正是当初在锡吾城参与烧杀抢掠的恶徒,
他们面容凶狠,眼神中透着绝望与疯狂。
他们深知自己罪孽深重,一旦太子掌权,绝无活路。
因此,只能死心塌地跟着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