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贞观俗人 > 第171章 远水难解近前渴

第171章 远水难解近前渴(1 / 2)

皇帝连最宠爱的长乐郡公主的实封都全收回了,大家也看到了皇帝削封的决心。

接下来再讨论,可就没什么担忧了。

“皇兄弟、皇子,皆封国为亲王。皇太子子,为郡王。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诸子为郡公,以恩进者封郡王。袭郡王、嗣王者,封国公。”

商议许久,最后拿出了一个对太上皇李渊这一脉直系的分封之法。

“亲王食邑万户,实封八百户。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户,实封三百户。余无恩赏特旨,不给实封。”

继公主们的食邑实封大为削减后,现在亲王郡王们的也给减了。亲王不过八百户,嗣王郡王只三百户,且如公主们一样,封王时只给虚封,待亲王、嗣王、郡王出阁开府之时,方给实封。

想要一出生就封王拿实封,以后不可能了。

当然,关键的还是如何削旁枝近亲的那些宗室的爵,比如李神通兄弟二人皆郡王,他儿子十个也都是郡王。而李神符有七个儿子,也都是郡王。

光李神通这一家,就十九个郡王了。

李神通跟太上皇李渊是堂兄弟,同一个爷爷,算是宗室近亲,但一家十九个郡王,李世民也是极不满的。

“非皇兄弟、皇子的宗室近亲旁枝,特旨可封王!”长孙无忌提出一条标准。

李世民立马点赞。

“宗室之中,淮安王神通、江夏王道宗、河间王孝恭、襄邑王神符、长乐王幼良、义安王孝常此六王,皆于大唐开国有功,可保留郡王之爵位。”

皇帝这话,那意味着其它诸王就没资格再称王了。

对于那些已经封王封公的非直系宗室,房玄龄建议是特旨恩封的,最高封郡王,其嫡长子承爵郡公,其余不封。而第三代嫡长孙承爵则为县公,其余不封。

实封可世袭!

这是降等袭爵!

至于实封,郡王可享受三百户真封,郡王以下,无功或特旨恩赏,则无实封。

而对于如今其它未封王,也不是那六郡王子孙者,则以功论封,功高者封县公,功少者封县侯,未成丁者,皆不封。

宗室里李孝恭实封三百户,他又以军功受封一千二百户,故总共一千二,不另叠加实封。

李神通兄弟两个保留郡王爵位,兄弟俩十七个儿子郡王爵,皆收回。将来等两人死后,他们的嫡长子能封为郡公,其它诸子非特旨则不封。

等第三代,则嫡长孙为县公。

第四代,嫡曾孙降等再为县侯,直到第五代县伯,然后五世而斩,第六代不封。

这样一来,原来宗室近亲旁枝六十四王,便只剩下六王。

他们原来赏赐的各种数量的实封户等,也俱按新制或削或收。

当然爵位削降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便是永业田。

按制,爵位皆有相应永业田,比如亲王一万亩,郡王五千亩,国公四千,郡公三千五。

李神通爵位不变,永业田不变,但他的十个儿子,王爵全收,因此每人原给的五千亩爵位永业田收回,若另有官职勋官,则永业田不累加,只取最高。

李神通只要没死,他的十个儿子非特旨不封爵,他死后,嫡长子才降等袭爵,其余儿子皆不封。

袭爵始给爵位永业田。

一次性削了五十八个王,再加上玄武门当天杀掉的齐王元吉,以及他和建成的共十个儿子,朝廷将实际减少六十九个封王的实封、爵位永业田开支。

这些加起来,差不多四万户,外加近四十万亩爵位永业田。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一年将为朝廷拿回几十万石的粮食和十几万匹绢的进项。

“诸王实封租调食半,功臣实封三之一入封国,三之二入官府。庸归朝廷。”

亲王的八百户,郡王的三百户实封,也只能拿一半租调收入,庸归朝廷。其它实封公侯伯子男的实封,则只能享受三分之一的封户租调,三分之二则归朝廷所有。

“每户以三丁为限。”

本来宰相们还打算参考魏制,王食半,公三分食一,侯伯四分食一,子男五分食一的,最后还是李世民考虑到实封功臣其实并不多,所以也就不再细分了,统一是三分食一。

但还是把庸全都收归朝廷,封侯们只享有封户的租和调,也就是本该交给朝廷的粟和绢。

每户的丁口数则从原来最高上限七丁,改为上限三丁。

那些娃娃堂兄弟们、侄子们,李世民这次是一次撸到底了。

不过考虑到他们也都是皇族宗室,因此李世民最后打算给这次除爵不封者,另授以勋官或散阶,也算是给予一些安慰,同时给他们按勋爵赐给永业田,以为补偿,但也须成丁之后方授。

大唐的爵位,虽非汉晋时的国之重器,但也将不轻易授人。要授,也只是授虚封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