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朝阳初升,平登堡门前,十名少年精神抖擞,这些十五六岁的少年,被乡里点选征召前往县城待命警备。一张张年轻的脸上,全带着激动。
堡门前,许多送行的村民,整个堡子,几乎都来送行。堡中几百户人家,大部份来自中原的河南地区,也有一些是钱德兴从关中和江东老家召来的,可不管怎么说,同在异地他乡,在这个新的家乡,大家都十分抱团互助。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可一起数年,从无到有的开拓了这片新家乡,经历了那么多事,早就有了深厚的感情,不是同宗同族,却已经亲如一家。
那些没点选上的少年们,甚至一脸羡慕的站在一边看着,有些人甚至有些妒忌。
大家移民天南,成为卫公秦琅的封地子民,在这片地方数年,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大家跟随着领主骑士钱德兴,也打过许多仗,打那些不服从的溪垌俚僚蛮,出海打岛夷,打海贼,甚至是跑到僚子部打句町蛮,跑到红河上游打和蛮部,还去打过金齿蛮、银齿蛮、绣面蛮、绣脚蛮、白衣蛮等等。
每次跟随骑士钱德兴出动,基本上都没什么损失,相反收获却不小,就算有时无功而返,但上面也都会给予适当的补贴,所以对于这些移民们来说,他们早就习惯了出征。
甚至盼着出征,因为出征能带来丰厚的回报,比起种地的收益,出征其实就是抢劫,抢到的战利品与得到的赏赐,十分丰厚。
刘老三走到儿子刘小三面前,用独臂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儿子今年十四,但却长的挺结实,这几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儿子虽然吃的杂粮饭,但基本上能吃饱,所以身体长的壮实,比他那两兄长粗壮结实许多。
不像老大和老二正长身体的时候都挨着饿,后来便再也长不壮实了,一个瘦成猴,一个矮挫挫。
刘小三紧了紧衣服,他手里提着一支着裤刀,别无其它武器。
着裤刀又名畲刀、朴刀,属于民间日用之物,武安州地处岭南蛮荒,川狭山险,移民们开山种田,刀耕火种。这种刀叫着裤刀是因为平时可挂在裤腰上,平时砍柴砍树,安上长柄就是朴刀,可兵农并用。
武安州做为秦琅的封地,其本身是一块非朝廷实控的蛮荒之地,形势复杂,所以移民们过来后,秦琅很重视民间尚武之风。
不但推恩分封骑士、武士于各乡里,建立骑士堡、坞寨、围楼等,以为据点,并令各屯庄组织联防队、团结营、保丁巡罗队等,各屯庄里也让骑士派侍从教练弓箭、长枪、大刀等。
每乡里,保甲都还特设甲杖库,专门拔了一些长枪、朴刀、弓箭等,以教练壮勇民兵。
为的就是能在这蛮荒之中有自保生存的能力。
眼神好的入忠义弓箭社习练射箭,力气壮的入忠勇大刀队习练朴刀,一般的则入忠贞红枪会习练红缨枪,这算是要求最低的,只管练刺杀便是。
刘小三年少,自不是乡勇团练保丁。
但岭南特殊的环境,使的秦琅于乡勇团练等之下,把少年老人也编入了预备役之中,平时也偶尔会习练下旗鼓号令大刀长矛等,万一事急,也能立即征召起来,有全民皆兵之意。
现在武安州已经几次下征召令,前后征召了上万青壮,所以如今开始征召十四岁以上未成年的中男预备役们,将部份中男征到县城等,协助城防,加强治安,开始集训,一旦前线有需,也能立即做为补充团拉上去。
年满十四就是中男,每年也有可能会接到州县下发的征召杂役任务,虽然是会补贴钱粮的,但任务是很难免的。
不过刘小三以前还没有去打过仗,也没守过城,服杂役一般也就是做点简单的杂差事。
“小三,你这次是以预备役身份受征召的,不比往常去做杂役,预备役也是军人,一受征召就是接受军令了。到了县城,得认真听令,军令不可违,否则是会杀头的。”
老刘知道儿子现在可能听不进这些,他巴不得自己能到前线去呢。
“别想着出风头,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有命才能想其它的,明白吗?”
“知道了,阿耶。”刘小三紧握着朴刀杆,“我不会给阿爷丢人的。”
刘老三想说,丢人跟丢命比起来又算什么呢,当年自己为了逃避辽东之役,可是自己把自己一条手臂打断的。
可是少年人根本听不进这些。
不远处。
骑士堡前,领主的妻子林氏送长子钱彪出门,管家带着几名家丁背着包袱。少年钱彪一身褶袴,腰里一把横刀,怀里还揣了把匕首。一副双插,插着一把雕弓和十几支箭,很是少年威武。
管家和六名家丁都是佩刀背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