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政事终于结束。
秦琅伸了个懒腰,感觉浑身疲惫,他向来是不耐烦坐班庶务,可如今情况下,他这个首辅也没有办法,毕竟非常之时。
“去乾阳殿!”
值宿宫中内省,去乾阳殿倒也方便。
中书内省门前,有禁卫守着,秦琅出门,马上就有一位中郎将亲自领兵护卫,又有内侍引路。
“阿兄!”
今日当值的几位中郎将之中,有位却正是齐国公秦珣,他披着全副铠甲在身,似有几分不堪重负。
秦琅瞧着这位兄弟,点了点头。
崔氏一直希望秦五郎能够走官之路,可是秦珣才却一般,科举也参加过,但连考几次都没中。虽然也可以凭门荫给他安排职,但也不会有什么正经职事。
加之本身又年轻,所以这些年倒一直留在禁军中熬资历,一一路升到了中郎将职。先前甚至这个中郎将也只是个挂名,实际并不主持中郎将府的事务,从今年开始,才算开始负责些事情。
秦琅知道这个兄弟就不是什么真正当将军的料子,据说秦琼死后这些年,秦珣也没有个什么长进,不成武不就,崔氏过于亲宠溺,守着万贯守财,在京师做着逍遥国公,确实舒服。
好在以前秦琼在时,家教较严,倒也没有变成什么纨绔大少,反倒是因为好附庸风雅,结交士人,在京师的士子人之中博了个小孟尝的外号。
平时到处洒钱请客,不仅经常宴请名士才子,也对那些寒门士子落魄读书人资助,故此倒也算是小有名声,还挺正面。
“我自回洛阳来,一直忙着朝廷事务,值宿宫中,还不曾出宫过,没能去拜见大娘子,家里一切可还好?”
秦珣面对着这个兄长时,总有几分紧张拘束,虽然他平时在洛阳,那也是一掷千金的豪爽的主,人人交口称赞,但面对着秦琅,还是压力很大。
老实的说了家中情况一切还好。
“好好当值,待国丧过去,我得闲了再去家中拜访大娘子。我那几个侄儿侄女们还好吧?”
“挺好的。”
老五的正妻娶的是长孙无忌的女儿,又纳了舅父崔敦礼的女儿为媵,崔氏对这个儿子那也是费尽苦心,不仅把亲兄弟的嫡女纳来给儿子为妾,还把荥阳郑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等几大名门,也都纳来一个女子为妾。
虽说那几家花百万彩礼纳来的其实只是旁枝小宗里的庶女,有些还是婢侍所生,可终究也顶着个五姓女的名头嘛。
崔氏似乎有这种名门女的集邮爱好一样,五姓七宗家的女儿她给儿子集满了。而秦珣读书不行,武艺也不行。
可毕竟那是秦齐忠武王的嫡子,不仅继承了齐国公、上柱国的爵位,还继承了千万贯的家业,兄长和舅父又都是当朝宰相,各家当然也都愿意给份面子,拿个旁枝小宗的庶出女联姻,怎么也不亏的。
何况,崔氏也懂做人,这边给儿子从五姓七宗纳一个,那边就从秦家嫁一个过去。
秦珣今年二十七岁,李世民在他这个年纪已经当上了皇帝,但秦珣这个年纪最大的成就其实就是有一妻十三妾,生了十一子十三女,这方面,秦珣丝毫不弱于兄长秦琅。
他似乎把主要的精力都用在生孩子上了。
对这事,秦琅倒挺满意的,觉得一个家族人丁兴旺也是非常重要的,听说崔氏对秦珣的这些儿女们十分用心教育,尤其是儿子,小小年纪就开始启蒙开读,甚至亲自负责教导,似乎儿子的不成才,让她把希望都寄托到了下一代身上。
路上,兄弟俩简单的聊了聊,身在宫中,也没什么过多好聊的,知道家中一切都好便行了。
“好好当值。”
殿前,秦琅拍了拍兄弟肩膀,然后随内侍进殿。
殿中,李世民的灵柩依然停于此,要等七七之后,再运往长安的昭陵。
承乾一袭麻衣,跪坐在那里,很孝顺的样子。
“陛下,臣等商议,为大行皇帝谥皇帝,庙号太宗。”
承乾想了想,“先皇开创盛世,乃前所未有之治,然先皇亲提宝剑策马统一天下,威服四海,仅一个字不够体现先皇的治武功。”
李渊庙号高祖,谥太武皇帝。
李世民能能武,可李渊已经是太武皇帝了。
“还不够,太师,皇帝还不够。”
秦琅也知道承乾虽然在李世民生前,未必有多真正敬重父亲,可现在李世民死了,无限拔高李世民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把李世民越发塑造成神,那么他的政治遗产就越多,承乾继承到的也就越多。
秦琅心领神会。
“臣以为可以追谥高祖皇帝。”
“哦,说说看。”
“臣请加谥高祖神尧孝皇帝。”
欲拔高李世民,先拔高李渊。
“先皇呢?”
“武圣皇帝!”
一般皇帝谥号就一到两个字,比如隋朝的帝,炀帝。李渊当初本来议定是武皇帝,李世民觉得对不起老爹,所以要求给多点荣耀,最后定为太武皇帝。
而现在李承乾觉得两个字都不够体现他对父亲的敬仰,秦琅当然也能排忧解难,不就是想要好听点的谥号嘛,加长就是。后人都知道,租婚车都得租个加长林肯啥的,拉长就有排面嘛。
直接给加到三个字。
李渊太武改神尧孝,又神又尧又孝,李世民也上三个字,武圣,不仅武全上,还要加上个孝字,毕竟李世民在位时也一直喊要以孝治天下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