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贞贞把手抽出来,假装挥了挥,“信不信我打你?”
关煌:“你呀,没听过那句话?”
“什么?”
关煌语气温和:“享受性,但别用力过度。”
“去你的。”
关煌看着她:“你还是处女吧?”
林贞贞露出一丝娇羞:“你再说我生气了。”
关煌端起杯子喝了口水,“算了算了,不聊这个了。”
林贞贞松了一口气,却又怅然若失。
关煌问:“最近有什么新作品没?”
林贞贞摇头,“没灵感。”
关煌:“不要把希望寄托于灵感上,厚积而薄发,博观而约取,在重复中寻找灵感。”
林贞贞:“你这个观点倒是……”
她之所以抛弃先见,不仅仅是因为关煌的主动,还在于对方确实很有魅力。
和他交流,总会收获一些东西。
关煌:“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没有灵感不能算困难,只要坚持每天创作,总会有灵感到来的一天。”
“是吗?”
关煌:“靠灵感和激情来创作的艺术家形象,其实是18世纪的浪漫主义创造出来的,延续至今,成为人们对艺术家的主流想象。但在那之前,比如达芬奇时代的艺术家,其实就是工匠,接单做活,绝不会说,“不好意思,我没有灵感”。”
林贞贞疑惑:“那应该怎么创作?”
关煌:“熟能生巧。”
“这样啊。”
关煌:“艺术需要庖丁解牛式的创造力,不是靠搅劲脑汁去想点子,而是靠双手劳动。有些知识是从手上长出来的,不是从脑子里想出来的。”
“哦?”
关煌:“很多时候,只有累到一定程度才会有让人惊喜的发现,才会有反常规的东西出现。这种创新,就不是设计出来的。”
林贞贞似懂非懂,“怪不得你们能够推出编剧ai,在你眼里,这些东西都是可以量化。”
她说的是超人最新推出的ai人工智能“书生”,能编剧,会作诗!
通过“书生”程序,每个人都能做编剧,写出一部电影剧本。
背后的原理其实不复杂。
超人的人工智能实验室通过大数据分析,把很多电影的剧情分解成小桥段,然后把桥段编上序号。
假如用户想在动作电影里来一场追逐戏,那“书生”会告诉他,追逐戏一共有57种不同的桥段可供选择。
a桥段最近3年被用了13次,b桥段用了3次,c桥段更适合青年人的口味,d桥段家庭主妇更喜欢。
这样一来,花点心思就可以轻松写出一部电影。
同理,小说、作诗之类的,它都能参与。
不会写打斗场面,系统自动生成,
不知道男女情话,无数桥段可供选择,
……
“书生”刚开始推出的时候,影响力并不大。
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又是一个“围棋”智能,虽然看似很轰动,离普通人的生活有点远。
一个中学语文老师刘圆最先发现其中奥妙。
他是一个诗词爱好者,天赋不高,既没名气,也没才气。
平时偶尔写写诗,聊以。
当然,大多内容拿不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