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了两个英国兵,以及两个幕府的雇员,剩下的人听了阿依努人的话,九月份就往南跑,一路撤回了箱馆港。
等到来年开春四月,也就是印度发生反英人民民族大起义的时候,井伊直弼送了一批抓来的乞丐和流放犯,大约六七百人,会同留驻箱馆领事馆的英国人,还有幕府官吏,重新回转北桦太朗格里屯。
留在当地的四个人见着有船过来,那个高兴的劲头,就和当兵三年见了貂蝉似的。阿伊努人很守信,把朗格里屯的土坡让给了英国人。坡上的那面英国旗还杵那儿飘着呢,他们迁移到了稍远处的一个小土包。
见到英国人和幕府官吏来,阿依努头人兴冲冲的跑过来,问还要建木屋吗?要的话这回他们不需要大米粮食,给小刀和弓箭就行。
好家伙,别说啥文明野蛮的,这学精的速度一样快。
得了,那就筑城吧。英国人在全世界殖民的时候,惯来是会修筑堡垒的。朗格里屯的土坡有可能是当年明朝廷组织人手给堆出来的,面积不大,不然也不可能就聚居了几百个阿伊努人。
藤条编大筐,框里面填土,要不了几天,一座土木堡垒就初具雏形。随后就是砍伐树木垒砌堡墙,设置突出炮位,最后修筑兵营。
英国人只派了五十个兵在朗格里屯,驻守任务主要是交给五百名被派遣过来的传习队士兵。趁着开春,且调集的人手多,木屋啥的建造起来也不困难,一座新兴的小城镇很快就建成了。
朗格里屯旁边就是一条河流,沿河的土地非常平坦,适宜耕种。阿伊努人不种,那是因为他们就没有什么适宜耕种的植物,幕府发遣来的流放犯手里可是有土豆的。在虾夷有开发经验的幕府官吏,让流放犯赶紧开垦沿河的土地,种一季土豆。
一直靠箱馆补充食物,那是绝对不行的。朗格里屯这里,吃鱼吃肉都方便,可盐巴和粮食得转运过来,如果一直这样做的话,迟早有一天会有人提议放弃这里。
只有当地能够自给自足,这地方才有继续建设发展的可能性。说句难听点的,后来桦太岛给了沙俄,他就没想着开发这地方,荒了算求。还不如历史上小日子人在南桦太干的,人家起码把南桦太给发展了起来。
忙活了前后两个月,朗格里租界算是基本成型,英国人还派了一小队工程兵过来,修筑了港口和南北三座炮台。作为威胁沙俄在阿穆尔河出海口的军事建筑,这地方已经算是够格了,毕竟对过的尼古拉耶夫斯克,也好不到哪里去。
消息就这么报回到江户,英国人要求继续派遣人员去朗格里租界,大面积开垦土地,种植土豆。然后就是调查当地的矿产资源、渔业资源。
也正是因为英国人的询问,加上江户的世情,才让井伊直弼有了前面的发问。
朗格里建城的消息也传到了忠右卫门的耳朵里,得知朗格里四周都是大平原,地形平坦开阔,且都是非常肥沃的黑土地之后,忠右卫门便有了打算。
英国人知道当地得有粮食供应,才能够长久占据。而忠右卫门知道,当地得有丰富出产,才能够保证发展和人口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