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一根棍 > 第659章 宋城河市

第659章 宋城河市(2 / 2)

“他们唱的是什么?”

“打夯歌。”刘异答。

就是喊号子。

公孙笔经过时给他俩科普道:

“这里可是打夯歌的诞生地,《睢阳曲》便诞生于此。当年司马相如做梁孝王门客时,在《上林赋》里曾描写《睢阳曲》: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水经注》也曾记载:广睢阳城七十里,役夫流唱,必曰《睢阳曲》。这是劳动人民的歌曲,会千秋万世流传下去。”

刘异嗤笑。

公孙笔不会知道后世码头已经用机械搬运,打夯歌这东西差不多绝迹了。

刘异下船时特意往来时水路看了一眼,那艘乌篷船已经到了,也在靠岸。

看样子那船也要在南关码头过夜。

这些天乌篷船跟幽灵一样,始终跟在他们大船后不到百米,刘异心中隐隐有丝不安。

他们上岸后往前走,出了码头小伙伴们迅速震惊于连绵铺开的一长串市集,看着至少延伸出去好几里。

出码头的大道两侧除了开有商铺,还有鳞次栉比的摆摊商贩。

各式商品琳琅满目,询问之下价钱比之长安、洛阳要便宜许多。

连萧邺、郑薰等人都忍不住下场血拼。

走着走着,张鼠、孙艳艳的注意力被儿童玩具吸引。

张鼠在一个小摊上挑了把小木剑,孙艳艳则挑了一把还未开刃的小匕首。

他俩各自拿着玩具在摊位前假模假样拆招。

“咱们孩子将来肯定是剑术高手。”

“嗯,我会教他从小练习飞刀,保证二十丈内随意取人性命。”

后面张虎看见不禁有所担忧。

他小声询问张豹:

“他俩要是生个女儿怎么办,能嫁出去吗?”

张豹安慰道:“九弟妇不也嫁了。”

这里的河市不仅卖东西,还卖艺。

不仅有单独伶人卖唱,也有集体戏曲表演。

他们站在一场集体剧目表演的内圈听了一会。

密羯看得很兴奋,不断拍手喝彩。

“他们演的目连戏跟我在长安东市听的好像不太一样,词不一样,曲子也不同。”

目连戏是以佛教故事“目连救母”为题材,其实就是讲中元节的由来。

《佛说盂兰盆经》记载,目连的母亲青提夫人生前从不修善,死后入了饿鬼道。尊者目连成道后以神通力观见母亲受苦,想设法施救。佛陀教目连于七月十五日建盂兰盆会,借十方僧众之力让母吃饱,于是有了七月十五设盂兰供养十方僧众以超度亡人的佛教典故,佛教将这日命名为盂兰盆节。

后来民间便有了农历七月十五祭祀逝者的传统,老百姓称这日为鬼节,道教称之中元节。

在唐代这个故事被改编成说唱文学《目连救母》,这个剧目后世在浙江和安徽等地仍有上演。

目连戏集戏曲、舞蹈、杂技、武术于一身,表演时除了唱高腔,还会穿插以筋斗、跳索、蹬坛、度索、翻桌、蹬坛、跳圈、窜火等杂技表演,所以深得市井喜爱。

李安平接道:“我感觉他们唱得好像更通俗。”

这里的目连戏改掉了原剧本中老百姓听不懂的一些晦涩词,换成世俗俚语。

刘异嘻笑:“河市乐大概就是这样产生的吧。”

高雅的伶人瞧不起诞生在宋城河市的这种通俗表演方式,他们会在宴饮欢庆之时,故意模仿这些市井艺人的姿态和唱词,作为娱乐消遣,戏称为“河市乐”。

此行为到了宋代尤为普遍,这种独特的表演形式后世仍能在俳优的节目中见到,已经成为一种独特表演方式。

旅行团给了赏钱后沿着热闹的河市继续逛,最终选定在一家门面比较大的食肆进去解决晚餐。

这顿饭他们除了点鲈鱼、河蚌、鲜虾、泥鳅等河鲜,还点了许多本地特色菜。

比如花木兰从军时就已流行的睢阳烧饼,隋炀帝南巡时吃过的麦仁驴肉等。

他们吃完饭时天还没全黑,刘异本想带着众人去开元寺转转。

那寺院也在城外,距此不远。

食肆老板却告诉他们前阵朝廷下令拆毁各地寺院,开元寺已经被毁,连寺中颜真卿所写的八关斋石碑都被人凿了。

少林僧人闻言个个脸色灰败,江小白则当即火冒三丈。

在江小白发飙前刘异、张鼠合力按住他。

他俩强拉着江小白往官船方向走,边走边开导。

这时天色迅速转暗,旅行团刚回到码头,天空就噼噼啪啪掉下黄豆粒大的雨滴。

今天别说逛街,连夜色也无法欣赏了。

小伙伴们各自回船舱,早早睡觉。

刘异和李安平也不例外。

刘异听着雨声很快便进入梦乡。

他不知道自己最近功力是不是又精进了,睡觉时跟海豚一样,总能保持一半清醒。

不知过了多久,突然,他在电闪雷鸣的雷雨声中,听到几声汪汪汪的急促狗叫。

是豹扑的声音。

虽然很困,刘异还是睁开双眼。

这时外面夜幕中忽然亮起一道炫目的闪电。

闪电亮起的那一瞬,刘异看到他舱外的窗口处站着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