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媒婆后,温桃照例去逗一会儿小温河,跟小果子腻歪一会儿,然后再回屋去忙自己的正事儿去。
课本的修订。
三字经保留,温桃在考虑要不要教他们学汉语拼音啊!可是那样的她还要编一本字典出来。
她哪会那么多的字啊?日常常用字还可以,有不少字放在词语里认识,单独拎出来她都懵逼半天。
比如:肓!
看着很眼熟吧,单独拿出来她总要反映一下这个念‘áng’还是念‘yu’。
结果都不是,【病入膏肓】这样是不是就会念了?
还有:侈。
温桃上来第一反应就是‘duo’,然后很快滴反驳自己,自信地说:“这不是shē吗?shēchi的shē。”
好家伙,【奢侈】!
铛铛!人家是奢侈的侈。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所以编写字典就算了吧,拼音也算了吧。
百家姓保留,起码要让那些娃知道自己名字咋写,然后是一些常用字,例如吃的饭菜,飞禽走兽,银票上的字,字据上的内容这些,主要还是以生活方面为主。
古诗她姑父就行,但她还是写下了几首脍炙人口跟生活相关的一些。
儿歌必须有,增加学习兴趣。
这个也就差不多了。
算学这一块,阿拉伯数字必须安排上!
乘法口诀记上,以后教,先教数数,然后十以内加减法之类的逐渐递增。平时做题基本就是一个鸡蛋卖两文钱,两个鸡蛋几文钱这种同样跟生活有关的。
把这些东西带入到生活当中,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谁愿意枯燥的刷题啊!
音乐课温桃不用提前记,脑袋里都是歌,行走的中华小曲库。
把课表排了一下。
初一:上午国学草药下午算学木工
初二:上午算学打铁下午国学唱歌
初三:上午国学运动下午算学编织
初四:上午算学木工下午国学草药
初五:上午国学打铁下午算学唱歌
初六初七:休
……
上五休二,让娃们帮家里干点活,或是漫山遍野去跑那就随他们了。
课表以此类推,从初八开始接着之前的继续往后轮。
如果有学绣花的女娃,就在木工课的时候去学。毕竟那个活女娃干不了。
大概其就这么安排好了,温桃又了却了一件心事,把课程表贴服装厂大门上去,让认字的给大伙读一读,有想报名来读书的娃提前报名,等房子一盖好之后就开课。
听完认字的人念了课表后,有人纳闷地问:“那唱歌也能算读书了?”
认字的人就是有见识,当即边说:“琴棋书画不分家,唱歌咋不算?”
又有人说:“这个我都懂,那个运动是个啥?”
这群上树掏鸟下河摸鱼的孽畜,还用啥运动?